“津师”援环县:天津教师为甘肃老区学生开“方子”
中国新闻网 2019-12-05 20:36

来自天津市南开区第五十中学的数学老师寇正刚支教甘肃环县

“转变教育理念,首先要从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着手。”在甘肃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来自天津南开区第五十中学的寇正刚经常对老师们说这句话。

今年五月,天津南开区组织第二批18名中小学教师赴环县支教,得知消息的寇正刚积极报名参加,经过严格细致的考察,终成为一名援教老师。

虽只有短短三个多月的相处,但寇正刚已经和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

教育扶贫是可以造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寇正刚说,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当地的教学实际中去,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8月,寇正刚来到环县思源实验学校,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课教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育支援。刚一接触学生,他就开始约谈家长,仅一个月时间,寇正刚就把整个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摸了个遍。“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须与家长联动才能让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寇正刚说。

对于很多学生家长对于孩子是否报课后辅导班的问题,寇正刚说:“‘轻技法,重修身’,如果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只会适得其反,‘填鸭式’课后辅导是带不来成绩的提升。”

班里有一位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寇正刚通过观察,和学生、家长谈心,诊断为缺乏学习动力。“家长多陪伴,孩子多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是他针对这名孩子的具体“方子”。

针对每一个孩子,他都开一个不同的“方子”。“责任感能培养、会迁移,可以从家庭活动迁移到学习中来,学习的主动性恰恰来源于责任感。”寇正刚道出了他从教2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

两地教育水平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师资力量上,也体现学校和家长的思想理念上。寇正刚说,一些家庭为了增加收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受教育水平偏低,学校教育的分量和强度都很大。“既要当好学校老师,又要扮演部分家长的角色,在相对薄弱的家庭教育的辅助下,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寇正刚说。

寇正刚认为,教育扶贫,不仅是教学技能上的帮扶,更是教育理念与当地教学实际的融合。“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发挥作用的,只能在不断更新中提升,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有效的。”

环县副县长李东垣介绍说,自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南开区与环县学校加强了骨干教师交流学习,今年以来,南开区共选派6名老师赴环县援教,环县15名学校中层领导及教师赴天津第二十五中学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

文/高展 胡宇飞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30多岁辞职重返校园动力在哪
中国青年报 2024-10-24
专家解读:教师惩戒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法治日报 2024-09-03
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援疆教师焦艳玲: “造血”新疆教育事业 留下专业教师队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为教师减负,为何备受社会期待?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4-07
学校课后服务为学生“减负” 为家长“解难”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12-21
对教师体罚学生必须“零容忍”
中国教师报 2023-06-09
守护好特殊教育的“守护者” ——天津为特教教师提供心理服务
光明日报 2023-04-11
“教师扔学生外卖赶走摊贩”折射了哪些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