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导演黄建新:拍毛主席帮警卫员写情诗,是有依据的艺术想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11 18:36

70年来,中国发生了史诗级的巨变,而那红色血脉与精神源泉却未曾更改。电影《决胜时刻》循着领袖伟人和无名英雄的足迹,回溯了那段关乎民族命运的不寻常岁月,记录下70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运筹帷幄、共商大计的宏伟开局在《决战时刻》中并没有变成“政论体”和“编年体”,相反,这部电影将各方线索融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有历史的新鲜度,更有人物丰富的个性和领袖的阳光情怀。

导演、监制黄建新在创作这部历史影片时,却感到一种强烈的维系感,“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而我们今天所有的生活其实跟1949年的这个开局有着巨大关联。”

01.jpg

毛主席帮警卫员写情诗:有依据的艺术想象

为了让观众能与这段历史的时空更加贴近,《决胜时刻》以情制胜,将镜头对准了历史伟人们的“另一面”,让他们的情感、性格跃然于银幕之上,变得立体而生动。比如,毛主席在香山别墅中待得太闷了,强烈要求去戏园听戏,甚至密见梅兰芳,之后还嫌不过瘾,去街边吃了北京小吃;毛主席发现身边的警卫员陈有富有了心仪的女孩,便给他写了一个追女孩的锦囊妙计。对此,黄建新表示,影片根据史实做了一部分的艺术加工,“我和编剧何冀平都看到过毛主席吃北京小吃的记录,就把这段轶事放在了电影中。

而影片中毛主席帮警卫员写情诗的情节,虽然也是一种艺术想象,但却是有依据的。黄建新透露,毛主席与身边小战士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在整个动荡的战争年代,毛主席的孩子们,包括毛岸英都在前苏联,毛岸英是苏联红军坦克兵的中尉,参加了卫国战争,孩子们都不在他身边,只有最小的李讷留下了,所以,影片中毛主席会帮李讷抓麻雀,李讷与小战士田二桥也在一起玩耍,像是一家人,这些都是常态的情感,是家庭般的放松状态,可以说,这种开放的胸怀恰恰展现了毛主席的个人魅力。”

影片中周恩来的形象也与以往的影片不一样,黄建新认为展现了他“倔强”的一面,“大家平时看到的周恩来都是儒雅平和的,但是,他在与国民党谈判时却很决绝,对于自己私下的朋友张自忠也是很不客气,一点都不让步。”

但是, 影片不止于此,还展现了周恩来丰富的情感层次,这从演员刘劲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到,黄建新告诉记者:“我们这次的配光师是一位西班牙人,他非常关注片中周恩来的眼睛,他认为周恩来有时候含泪、有时候又有笑意,情感非常丰富,而周恩来之所以能团结更多的人,就是因为他的情感魅力,他的悲天悯人。”

《决胜时刻》不仅有对个人情怀的展现,也有几位伟人之间革命友谊的温暖流动。片中,任弼时因身体境况不好,专门为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演奏了小提琴曲,以这种浪漫而伤感的方式与战友们告别的场景是影片的一个泪点。对此,黄建新解读道:“史料记载,任弼时在长征的时候得了疟疾,发了40多度的高烧,硬挺了七天,顽强地活了下来,但从此他的内脏器官烧坏了。任弼时是在前苏联留学的,他音乐上极有天赋,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场别离,他一拉响琴弦,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打通所有人的内心,也将五位伟人之间浓厚的情谊烘托了出来。”

打了7小时的电话说服濮存昕演李宗仁

与共产党人的幽默、阳光、深情相比,影片中国民党一方的氛围则是阴郁的、暗淡的,两种基调一对比,观众就能理解哪一方的状态是昂扬向上的,哪一方的状态正在下落衰败。

虽然这场决战的胜负已定,但是,在国民党将领的选择上,黄建新却要“重用”演技派,所以,他才在两个晚上一共花了7个小时的时间打电话来说服濮存昕出演李宗仁,“一开始,濮存昕并不接受这个角色,他觉得自己跟李宗仁的相貌差别太大,李宗仁的嘴是往前突的,而且他还比李宗仁高好多,但是,我一直在劝说他,希望能通过濮存昕的表演把这个角色立住,这个形象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却很需要功力,后来,濮存昕又说:‘那好,我有一个条件,我去北京的一个医院做个牙托,如果带上这个牙托我在镜子面前觉得有50%的自信,我就来。’而最终的结果,是濮存昕出现在了银幕上,他真的为这个戏添彩不少,他和高曙光演的白崇禧都极具军人气质。”

而张涵予饰演的毛人凤也是黄建新的“排兵布阵”,当时,张涵予正在拍摄《中国机长》,硬挤出时间来拍摄《决胜时刻》,影片中,毛人凤在开国大典前期潜入北京布置任务的情节是一段“秘史”,这一次被真实呈现。张涵予也表现出了非常微妙的细节,比如他听蒋介石下令要暗杀宋庆龄,他一看就害怕了,哪里敢?于是,他就给宋美龄打了电话,这个告密行为也被蒋介石暗讽了一番。

黄建新认为,在人物塑造上,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角色都要用心,正所谓“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决胜时刻’是双方的一个比拼较量,共产党战胜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不是一帮散兵游勇,这样才更加伟大,否则,这些反派就沦为了一个过场,令影片失去趣味。”

《开国大典》的彩色纪实影像是从俄罗斯买回来的

《决胜时刻》的情节精彩迭出,而在片尾更是有一个巨大的惊喜,首次展现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纪实影像,这段珍贵的镜头长达四分钟,非常震撼。黄建新透露,这段纪录片段能够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出现在影片中,也是一种“天赐良缘”,“有一次,有人跟我说,手机上出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我一听就觉得很不寻常,因为我拍摄《建国大业》的时候,也用了几个开国大典的实况镜头,找遍了国内的资料库也只是几段黑白影像。我就赶紧去问彩色影像的出处,原来是美国从俄罗斯那里找来用在了一个美国的纪录片中。我们于是立刻派人前往俄罗斯。中国在1949年的时候,技术上很落后,很多新闻片、纪录片都是俄罗斯拍的,可惜的是,俄罗斯的档案仓库发生过一次大火,很多珍贵的影像都烧掉了,我们最终在尚存的胶片中,找到了一段四分钟的、16毫米胶片拍摄的开国大典的影像,于是就买了下来。但是,这段胶片的质量太差了,有划痕、晃动、颜色脱落、焦点不实,恰恰当时中国有一家企业在研究转4k的技术,我就把这段胶片给他们去试,结果是‘焕然一新’,它的层次感比较少,但是,却足够清晰度,每一个画面都如此鲜明、生动,仿佛穿越了一般,这段罕见的真实素材能出现在影片中,是一件特别欣喜的事情。”

在这段彩色影像中,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人们的笑脸,那么真挚、那么朴实,中国人所有的向往、所有的希冀都融入了那一张张快乐的面孔中,黄建新觉得那是最珍贵的中国记忆,也是《决胜时刻》所有的创作者们感到欣慰的地方,“我们会从中知道,如今的幸福是从哪里而来的”。

堪称鸿篇巨制的《决胜时刻》拍摄周期只有81天,除去多地转场的时间,实际的拍摄只用了67天,而按照黄建新以往的经验,这种包含了战争场面、体量极大的电影起码需要一年半左右的创作周期,之所以能够拍得如此顺畅,是伟人们无法企及的人格魅力点燃了编剧和演员们的创作欲望,“大家都说为这部电影的付出非常值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每个人也在电影里感动,我们付出了真挚,也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这种真挚,这就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对于一个时代的献礼。”

本片即将于9月12日开始点映并接受各界团体包场,20日全线上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开国将军邹衍辞世,曾任中央警卫师政委 护送毛主席出国
政知见 2022-04-02
开国将军邹衍辞世,曾任中央警卫师政委,护送毛主席出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2
纪念|著名导演李前宽逝世 从影60年,自此再不见您“调兵遣将”
北京青年报 2021-08-17
30年前拍摄的《开国大典》 “五大书记”的扮演者已走了四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16
《决胜时刻》亮相央视电影推介 黄建新唐国强领衔共贺新中国70华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29
《决胜时刻》里的年轻人:他们映衬出伟人形象的“烟火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27
福利来啦!庆十一,送您票,免费看《决胜时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24
《决胜时刻》导演黄建新:拍电影上瘾,再累也干
北京日报 2019-09-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