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中国建筑师马岩松10个作品被收录为巴黎蓬皮杜永久馆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4-12 20:34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1日,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揭幕MAD建筑事务所个展“MAD X”,建筑师马岩松及其MAD的10个项目12件模型被收录为永久馆藏。本次展览的策展人Frederic Migayrou向媒体表示,MAD X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首个建筑永久收藏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展览的时候建筑师还活着;且还是位年轻建筑师;且是个中国建筑师。

“这位中国年轻建筑师,正在成为影响世界的人。”如同Frederic Migayrou所评价,作为被蓬皮杜看中的首位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及MAD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及山水意境,再度引发全球建筑界、艺术界等不同领域的凝神瞩目。这位扎根在北京、建筑作品遍及全球多个城市的新生代建筑师,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代表性人物,其独有的设计观念与饱满的建筑情愫,深刻影响着西方如何看待东方、建造如何回应自然、当代如何面对未来。

MAD X开放当天,除了受邀嘉宾、同行、朋友,有很多人是慕名而至,他们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个名字:马岩松,当然还有MAD建筑事务所。他们甚至对马岩松在世界各地留下的作品如数家珍。比如远在加拿大的梦露大厦,或是还未建成就备受关注的芝加哥(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更不用说充满温情的北京胡同泡泡,以及日本冈崎市爱知县的四叶草之家。在巴黎,距离凯旋门不远,即将完工的住宅楼UNIC,更是成为很多人此番蓬皮杜观展之行的顺路打卡地。

WechatIMG7720.jpeg

谈及被蓬皮杜艺术中心看中是什么感受,马岩松说:“这很重要。作为建筑师可以盖很多房子,但那不是最后的结果。那些房子究竟有什么价值,它们除了被使用还可以和人们的情感发生什么关联?当它们以模型的状态被收录成为艺术品,表明它们尽管不在当地的真实的环境里,也值得被封存,并在另一种维度上成为永恒。”

1.jpg

梦露大厦(加拿大,密西沙加市)

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旋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感受,唤醒大城市里人们对自然的憧憬。

2.jpg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_洛杉矶(美国,洛杉矶)

建筑内部仿佛一个巨大的明亮而开放的洞穴,天光充满了空间,带领人们通往不同的功能设施。建筑的首层地面及屋顶是巨大的公共空间,回归给城市及市民共享。人们可在此运动、休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对话。

策展人Frederic Migayrou告诉我们,MAD X展览现场曾经陆续展出世界级建筑师的作品手稿或模型,以往进入蓬皮杜视野的建筑师大都属于功成名就,比如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矶崎新等。选中马岩松在此时,正是因为他创作的独特性。当代建筑界需要马岩松这样的建筑师勇敢地做出挑战,并进而影响更多年轻人思考设计的未来。

WechatIMG7721.jpeg

▲MAD X 策展人Frederic Migayrou与马岩松

在建筑评论家方振宁看来,马岩松及MAD作品收藏展,突破以往规模并达到作品数量之最正是表明:“中国的MAD已经成为世界的MAD。如此年轻的建筑师作品被收藏,这在蓬皮杜乃至诸多国家级艺术收藏机构都是绝无仅有的。马岩松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他已经被世界承认。”

WechatIMG7723.jpeg

▲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右一)与MAD事务所在UNIC住宅现场

“MaYansong-at the Speed of a Racing Horse”,对马岩松非常关注并在展览同名书籍留下文字的建筑评论家、自由撰稿人Frederic Edelmann说,马岩松,是“以赛马的速度”在建筑职业生涯中前行,十几年的故事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展览现场他对进入馆藏的十二件模型津津乐道。作为活跃的建筑评论家,他大概也不会预料到能有一位如此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在如此短暂的十五年里,干了这么多全球重要的建筑——马岩松的马速,与其作品一样,令人惊叹,望尘莫及。

WechatIMG7722.jpeg

▲建筑评论家、自由撰稿人Frederic Edelmann与马岩松

“占地才486平方米,要盖232米。”展览现场最轻盈透明的建筑静静停在帝国大厦旁边,它是新近公布的方案:曼哈顿东34街高层公寓。“bird in space”,马岩松叫它空间之鸟,轻巧如它感觉随时会飞走。

WechatIMG7724.jpeg

17年后,又是纽约曼哈顿,马岩松的超级粉丝们自然联想到专属记忆中的“浮游之岛”,那个令他一夜成名的设计。有趣的是,那一次的畅想是浮游,这一次的愿望是飞翔——当年对于千篇一律的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批判与挑战,如今即将以相似的、轻盈的方式获得成功。

展览是分享,也是铭刻,更包含过往。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在耶鲁就读时,面对911事件后世贸中心重建计划的命题,马岩松完成了“浮游之岛”这款毕业设计。

MAD_02001_Rebuilt World Trade Center_WTC_ i_01_masterplan with environment副本.jpg

MAD_02001_Rebuilt World Trade Center_WTC_ i_02_masterplan with environment副本.jpg

▲“浮游之岛”

面对云朵般的摩天楼创想,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等建筑师及耶鲁导师们给予肯定,重建计划负责人表现惊喜,进而,美国当地媒体轮番热捧,北京青年报头版转内页的大篇幅报道“中国学生的新世贸设计震撼美国”跟进。

屏幕快照 2019-04-08 上午2.08.33.jpg

▲2002年5月8日,《北京青年报》头版《北京学生设计纽约新世贸》

当年,种种声浪,将马岩松推上了舆论的风口。但年少成名的马岩松依旧保持自己,选择用沉默应对了一切。也是同一年,他向周遭的关注甚至舆论侵犯甩出一句”MAD”,并在美国成立了MAD建筑事务所。两年后的2004年,MAD正式迁至北京,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党群、早野洋介。

MAD Principal Partners_hi-res.jpg

▲左至右: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接下来的回国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先是协助扎哈·哈迪德事务所投入到中国城市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进而用单打独斗的方式参与各种国际竞赛、投标。跨界这个词,在他身上也不新鲜,艺术、设计、产品、装置等多领域都有马岩松的身影。而媒体们非常喜欢这位松弛有趣的设计个体,因为他具备非同一般的表达方式和创意趣味。那时候他说,“我的身份是个建筑师,但我想用各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对周遭世界进行探索”。

19_MAD_Echigo Tsumari_Tunnel of Light_Light Cave_by Nacasa & Partners Inc..jpg

光之隧道 2018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日本)

MAD改造的观光隧道全长约750米,受中国古代哲学系统观“五行”启发,MAD在隧道中的每处空间加上纯粹的“一笔”,一节一段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和张力。被重新激活的隧道,让身处自然中的人们去想象自我与世界、与自然的关系。

04_MAD_Quzhou Sports Campus.jpg

衢州体育公园(中国,浙江)

将大地艺术和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追求城市中人、自然和文化在精神上的一致。包含体育场、体育馆、以及游泳馆、科技馆、商业等。山水间小路交错相通,人们可以于步道上慢走、跑步,或在草坪上欣赏风光。

设计与建造伴随中国的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在很多大项目被大设计院和大建筑师包揽的境况下,MAD在自己的坚持中前行,他们将视野放到更远的地方。尽管很多投标和竞赛石沉大海,当然围标的情况也不少见,但马岩松没有任何妥协的念头。用那时候被称为先锋的设计理念挑战四平八稳的建筑形态,以探索代替稳妥,以年轻对抗陈腐,用自己认为面向未来的建筑精神,与现代主义中的陈词滥调保持距离——无论当年,还是现在,MAD在某些人看来,显得很异类。

MAD_Mirage_Tour Montparnasse Renovation (1).jpg

“都市蜃楼” MAD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方案

2016年,蒙帕纳斯大厦宣布举办国际竞赛,MAD的改造方案根据光学凹镜原理,将建筑立面的每一片玻璃设定到特定角度,使得整个大楼成为一个城市尺度的凹面镜。巴黎城市的街区,道路以至于周边建筑的屋顶被反射,并倒挂在空中。

MAD_08011_Hutong Bubble 32_p_dayview.jpg

胡同泡泡32号(中国,北京)

植入到北京四合院的胡同泡泡,在适应多种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的情况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

05_MAD_Courtyard Kindergarten.jpg

四合院幼儿园(中国,北京)

围绕一座四合院,MAD为北京乐成幼儿园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顶。屋顶以低矮平缓的姿态水平展开,将不同建筑间有限的空间更大限度地转化为一个户外运动和活动的平台。屋顶下方是开放布局的教学空间、图书馆、小剧场等,是孩子们的日常教育空间。

理想在现实中闪光的时候,总是让人欣慰。当事务所账面上不足3万块钱,眼看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终于传来了好消息。2006年,MAD赢得加拿大多伦多超高层建筑国际竞赛,也就是如今早已落成的梦露大厦,其惟妙惟肖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突破摩天楼一贯的呆板冷漠形象,令人刮目相看,一举成为MAD留在全球视野中的代表作。而必然的是,扑面而来的又一轮媒体轰炸,彼时,北新桥某胡同里的MAD事务所里,熙来攘往。

Collage_Fotor.jpg

▲MAD建筑事务所 北京办公室

之后的故事,以及近十年来陆续开工或即将落成的建筑,就再没离开过公众视野。如哈尔滨大剧院、朝阳公园广场、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会议中心、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以及黄山太平湖公寓、比弗利山庄“花院”住宅、“胡同泡泡”218号等……累月经年,恍若一瞬间,马岩松的名字和MAD的作品,不仅是很多人闲谈与争论的对象,也成为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对话全球的不可或缺的存在。马岩松和MAD用建筑作为媒介,让自己和这个世界保持友好而独立的关系。

MAD_Harbin Opera House_011_©Hufton+Crow.jpg

哈尔滨大剧院(中国,黑龙江)

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特征为灵感。大剧院顶部的玻璃天窗纳入室外的自然光,室内主要以当地常见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呈现柔和温暖的氛围和多变的有机形态。建筑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平台向市民开放,强调大众的互动与参与。

MAD_Chaoyang Park Plaza_05_by Hufton+Crow.jpg

朝阳公园广场(中国,北京)

设计以中国山水艺术为灵感,在城市中心再现“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和空间。双塔外立面纵向突出的脊线内部,设置了通向每个楼层的通风过滤系统,可将自然风引入每一层空间。

1. MAD_12004_Nanjing Zendai Himalayas Center_i_02_rendering_view from the sky lake.jpg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中国,南京)

项目基地由六个地块组成,其中两个街区被一座立体城市广场连接。不同尺度的连廊、走道穿插在几个连绵起伏的商业综合体中,引领人们从繁忙的地面街道漫步到立体公园,游走于建筑与景观之间。

本就是说不完的故事,这时候拿出来回望,变得更有意趣。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马岩松时刻,无疑将掀起一次东西方文化与社会现实差异在建筑语境下的对视。而这位中国建筑师的成长经历,也反衬出当代中国建筑界热切盼望在大干快上的时代寻找自我。

MAD_8600 Wilshire_Courtyard_Evening.jpg

8600 Wilshire(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18个住宅单元居于底层临街商业空间之上,起伏的立体天际线犹如洛杉矶附近连绵的山地,成为一座在城市中心的小山丘。每户都有独立的、朝向中心庭院的阳台,在培育社区邻里关系的同时也保持了各自的私密性,在高密度城市中创建自然和社区相融合的居住环境。

MAD_China Philharmonic Concert Hall_9_auditorium.jpg

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中国,北京)

音乐厅主体建筑被一片绿色盎然的树林和南侧的荷花池围绕,主音乐厅内部采用环抱葡萄园式的空间布局,通过光和影像将观众带到远离城市和喧嚣的场景。临近南侧的荷花池,音乐厅同时设置了400座的大排练厅。内部墙面采用的深色多曲度木墙用于声音反射和吸收,可提升的舞台后反声板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和绿色带到室内空间。

3林荫道屋顶.jpg

北京“社会住宅”项目(中国,北京)

MAD首个社会住宅项目,探讨在相对有限的投入下,如何利用社区空间的丰富趣味令普通人的居住达到和谐自由。即将在2019年落成,为保障性住房设计开辟更新可能。

至于马岩松与MAD的建筑理念与设计主张,最好的方式就是如实呈现——出发来蓬皮杜艺术中心之前,马岩松和我们聊了很多。北京头条也将陆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彩。马岩松说,欢迎所有的争议,有兴趣与任何人形成讨论,因为所有的独立思考,都值得被尊重。

文/赵晓笠 王爽

编辑/仵文悦

摄影/赵晓笠

资料提供/MAD

相关阅读
《狂想之城》|马岩松:这世界无论你相信什么,都有另外的东西存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0
马岩松&MAD|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持续霸屏 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生动实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Boloni × Ma Yansong|超现实力作「丘CHIO」空降米兰 穿透远古与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漫步 | 马岩松MAD米兰新作:以山川映衬古典 将想象的权利留给观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Boloni×Ma Yansong |「丘CHIO」在米兰 无数次穿过任意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北京艺术双年展《蓝图北京》|看建筑师与艺术家们如何编排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9
马岩松新作“垂直峡谷”动工, 艺术街区“开裂”一道绿缝!
新民晚报 2022-05-21
“巴黎建筑”,蓬皮杜中心建筑类馆藏首次大规模亮相中国
北京青年周刊 2021-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