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军乐团如何做到“千人合一”?他们这么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3 11:07

9月3日上午,天安门城楼对面、广场国旗杆北侧,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开始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1300余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如何做到“千人合一”的演奏效果?听听他们怎么说。

总指挥王登梅:一拍不多、一拍不少

训练中,成员们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旦乐器或演奏出现问题,要立即停止调整,绝不能影响整体。”总指挥王登梅表示,问题都在训练中解决,现场更依赖成员的“清醒头脑与敏锐耳朵”,通过自我判断避免失误。这种严苛要求背后,是对“一个人影响千人”的敬畏,更是对阅兵仪式庄重性的坚守。

在联合军乐团的训练场,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指挥台前摆放着两个节拍器,一个电子的,一个机械的。“电子节拍器极其精准,一秒不差,而为防止天气原因看不清屏幕,我们还加了一个更常使用的机械节拍器,是双重保险,为的就是一拍不多、一拍不少,更不能快一拍、慢一拍。”王登梅说。

大镲演奏员吕家杰:我的武器是乐器

“当《我爱祖国的蓝天》悠扬的旋律恰好响起,伴随着战机的轰鸣,我联想到中国空军从抗日战争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多门类战机蓬勃发展,不禁热泪盈眶。”29岁的吕家杰担任联合军乐团打击乐声部的大镲演奏员,“我是国防科技大学学员,那一刻,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吕家杰作为院校科研方队的一员,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

“我们打击乐声部,追求节奏的精准和音色的优美,前提是我们要做到人和乐器融为一体。”吕家杰以自己手中的大镲举例,“两个铜镲共十多斤重,训练中,一举就是一小时起步,一开始手臂酸胀,一度抬不起来,我就有针对性地做俯卧撑、举重等动作,锻炼上肢力量。”

“我的阵地是军乐团、武器是乐器,我要以最完美的演奏、最昂扬的士气、最严整的军容,奏响强国强军的新时代最强音。”吕家杰说。

军鼓演奏员牛青青:军鼓协作让我更懂团结的力量

军鼓演奏员牛青青是从国防大学抽调而来的。她曾参加过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的军乐团演奏,担任萨克斯分队的分指挥。

“其实我从小是学小提琴和萨克斯的,这次为了任务需要临时拿起鼓槌,学习军鼓。”牛青青说,“小军鼓演奏要求排面动作完全一致,鼓槌高度、角度都需像徒步方队踢正步般统一训练,这种协作让我更懂团结的力量。”其实,在联合军乐团里,有不少演奏员都并非专业人员,而是从各单位抽调而来的音乐爱好者,他们面临这次任务,加紧训练,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了所负责的乐器的演奏方法,并且达到了纪念大会的演奏水平。

文/记者 代丽丽 张宇 李继辉 和冠欣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