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钟的献歌环节为什么选择这四首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3 08:59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9月3日上午,低沉浑厚的男声合唱萦绕在天安门广场,像是序曲提醒现场的人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开始。

这首《松花江上》脍炙人口,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九一八”,清晰地展示了歌曲创作的背景。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策划、撰稿人池浚看来,用这首歌作为纪念大会献歌环节的第一乐章,紧扣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

9月3日早晨,北京天安门广场,首都高校大学生组成的三千人合唱团已到达,开始排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摄

当现场的人们还沉浸在“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的情绪时,现场由3000名大学生组成的合唱队,一下子用“我们在太行山上”的唱词带来了明朗的氛围。

这首《在太行山上》创作于1938年7月,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是为鼓舞太行山抗日军民而创作的合唱歌曲,其灵感源于词作者亲历的全民抗战场景。‌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当下回望历史,《在太行山上》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

池浚参与了合唱环节歌曲的遴选,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选择这首曲子紧随《松花江上》之后,在叙事脉络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将士前仆后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铺展“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的史实,表达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唱响万众一心的不朽精神。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以山西太行山为依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桂涛声随游击队转战山西陵川县,目睹当地民众“母送儿、妻送郎”踊跃参军的感人场面,以及太行山“千山万壑”的壮丽景色,深感抗日军民是真正的“铜壁铁墙”,遂将酝酿半年的歌词草拟于香烟盒纸上。

同年6月,桂涛声返回武汉,将歌词交予冼星海谱曲。冼星海深受太行军民事迹感染,连夜创作出兼具抒情性与战斗性的二部合唱曲。‌‌

池浚说,由于献歌环节时长的关系,组歌节选的是部分唱段,《在太行山上》开头的一句歌词,“红日照遍的东方”以旋律的形式奏出,选择这首歌就凸显了红日突破阴霾的寓意。

在短暂的停歇后,快节奏的《保卫黄河》点燃了全场。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引发了全场的跟唱。

池浚介绍说,《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创作于1939年。85年来,《黄河大合唱》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今天,导演组在编排这首歌时,用了更快的节奏,在天安门广场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传递着胜利的欢愉,爱国的情怀。

在节奏上,暖场组歌经历低沉、明快、热烈几种情绪变化,也与14年抗战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相近。

黄河带来的气势还在令人热血沸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民心所向之声又再次牵动了每个人的思绪。

曹火星1943年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一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起人民极大愤慨。延安各界群众发出呼吁团结、反对内战的通电。同年8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这篇社论的影响很广泛,很快就传到全国各地,极大鼓舞了抗战军民。当时,“音乐爱好者”曹火星正跟随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一个文艺小分队在堂上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充满号召力的社论,让他心潮澎湃。他想谱写一首歌曲,表达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主题就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这首歌曲写好后,开始只是在村里十几个儿童团员中传唱,后来才流行于全国各地。几年后,在民主人士章乃器的建议下改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的歌词真挚朴实、通俗精练,曲调亲切明快、易唱易记,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炽热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池浚说,选择这首歌作为献歌环节的尾声,其实也有开启新篇章的寓意。尽管这是一首在抗战年代创作的歌曲,但在抗战胜利后的80年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始终鼓舞激励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

此次在广场献歌的是来自北京40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生,在池浚看来,这是高校学生用歌声再次表达“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很多参与献歌的大学生此前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合唱训练,“但只要真挚表达”就够了。

9月3日,部分首都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合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摄

池浚说,也正是因为合唱的主体是普通大学生,所以在选择歌曲的时候,兼顾叙事逻辑和音乐结构,通过节选串接、融合联唱等编曲手段,将抗战期间创作的4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以组歌的方式,形成一气呵成的8分钟合唱环节,带动全场观礼群众自发同唱、共情共鸣。

在池浚看来,从苦难的“九一八”,到共产党领导建设的新中国,再到强国复兴的新征程,8分钟唱出了抗战的14年,也唱出了抗战胜利后80年的伟大征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尹希宁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每唱出一句九一八都饱含热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4
时代强音 广场奏唱抗战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4
暖场歌曲为何选这四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3
和平丰碑|胜利之本在兵民 为保江山团结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3
国家不会忘记|雪峰山上的传奇瑶族“嗅枪队”
政知见 2025-08-29
国家不会忘记|蒙古族“抗日三女王”请缨杀敌
政知见 2025-08-28
大兴亦庄镇|19个合唱团齐聚 用歌声铭记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7
向世界发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最强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