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周年 铭记•传承 | 从晨光到暮色 一位社区民警的红色地标守护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1 10:31

八十载风雨沧桑,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八千里山河壮阔,藏蓝守护从未缺席。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卢沟桥畔,醒狮昂首,一座石桥见证民族觉醒的第一声枪响;门头沟斋堂川里,邓华支队曾驻马扎营,平西烽火燃遍太行深处;平谷南独乐河畔,军民同心守望,冀东抗战的星火在此生生不息。

今日,使命在肩,平安为诺的红色警营守护的不仅是辖区平安,更是一片片被英雄鲜血浸染的热土。他们用忠诚担当,延续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基因密码:卢沟桥的“警醒”、斋堂的“坚守”、南独乐河的“同心”,共同构成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立体画卷。

丁黎亮开始了一天的巡逻

晨光洒在卢沟桥的石狮子上,宛平城渐渐苏醒。

早晨8点半,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卢沟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丁黎亮整装上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走过斑驳的青石板巷,不时向游客和居民发出温馨提示:“请看好随身物品,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联系我。”

这天,丁黎亮照例组织社区志愿者在辖区各点位维持秩序,筑牢安全防线。临近中午,一位女游客焦急前来求助,她与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母亲和妹妹走散了。丁黎亮迅速反应,通过多方联络,很快,丁黎亮确认了游客母亲和妹妹各自的位置,帮助一家人团聚。

从晨曦到暮色,从常态巡逻到处理警情,丁黎亮用一天的工作轨迹,诠释着卢沟桥派出所民警守护红色地标、服务人民群众的使命与担当。

石狮巍巍,永定河长流。战争虽已远去,但守护从未离开。

“小”派出所的“大”担当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卢沟桥派出所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因地处城乡结合部,治安形势相对复杂。派出所承担着宛平城、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多个重点部位的治安秩序维护任务,所长段宝生坦言,“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丁黎亮在卢沟桥派出所工作已近12年。他的日常工作除了做好辖区巡逻和接处警,其余时间则全部投入社区。他对辖区内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巡逻时,他经常遇到游客询问历史问题,“网上说有501只石狮子,但为什么数不清?”“因为大狮子身上还趴着小狮子。”他笑着解释道。

他还经常主动为游客讲述抗战历史:“那一夜,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声打破了卢沟桥畔的宁静,激起了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日寇的决心,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在丁黎亮的讲述中,游客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段重要历史,更是抗战精神的传承。

丁黎亮给游客指路

“作为守护卢沟桥地区安全稳定的派出所,我们有条件、有优势,更有责任将抗战精神弘扬和传承下去。”段宝生说。

为此,卢沟桥派出所通过“找好三个定位,搭好三个平台”,即以弘扬抗战精神为出发点,为新警传承搭好平台;以弘扬抗战精神为发力点,为党建引领搭好平台;以弘扬抗战精神为落脚点,为队伍建设搭好平台,着力将红色基因注入忠诚警魂。

派出所还为新警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新警必修课”,由全体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组成培训专班,设立了忠诚教育、职业荣誉、纪律作风以及枫桥精神、群众工作、打击办案等课程,引导和激励他们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踏实走好从警第一步、每一步。

在忠诚教育和职业荣誉课程中,派出所党支部书记会带领新警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讲叙伟大抗战精神以及首都公安、丰台公安和卢沟桥派出所的光荣传统,与优秀党员、老党员座谈等形式,让“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讲规矩,重学习、讲传承”牢牢印在新警们心中。

所长段宝生帮助辖区居民下载反诈app

而在枫桥精神课程中,担任宛平城社区副书记的丁黎亮会带领新警沉入社区,从跟群众讲好沟通交流的第一句话,到践行“小事不小看,小事当成大事办”的工作理念,实地讲授群众工作方法。

“责任”重于泰山

丁黎亮带着新警一起巡逻

2025年7月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展陈改造后恢复开放。当天清晨,丁黎亮就带着新警姜钧友早早到达了执勤岗位。

前来参观的不止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还有不少丁黎亮辖区的居民,看到丁黎亮,每个人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老丁,在这儿又碰到你了。”“今天纪念馆恢复开放,客流量大,我们过来维护秩序,做好服务。”丁黎亮一一回应后,继续向姜钧友讲解着抗战纪念馆的点点滴滴。

“这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丁黎亮对姜钧友说。“刚进来时,你看到抗战纪念馆两侧的大树了吗?数过有多少棵吗?”

“14棵,两边各7棵,象征14年抗战。”姜钧友郑重回答。丁黎亮对他说:“我们穿上警服在这里工作,守护沉甸甸的历史,这份责任重于泰山。”

走出纪念馆,两人就投入到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路上碰到辖区群众李女士,她激动地打招呼:“老丁,出来总能碰上你。多亏了你,我们家租户要办的居住证都是你主动上门帮忙办好的。”

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琐碎而具体:在宛平县衙景点检查安全施工事宜,到商铺提醒经营者捂好“钱袋子”谨防电信网络诈骗,指导“宛平哨兵”志愿服务队队员开展巡逻工作……以辖区为家,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这就是丁黎亮的日常。

宛平城,城门狭窄,过去机动车双向行驶,有时会发生车辆剐蹭事故引发纠纷,并造成交通拥堵。居民们抱怨纷纷,更让民警担心的是,机动车双向行驶也极容易对古建筑的墙面造成损害。

发现问题的丁黎亮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会商,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出台了新规——所有车辆变双向出行为单向循环,西门进,东门出。道路交通改善后,他还带领志愿者加强城门周边秩序维护,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让“出行堵点”变成“安全据点”。

“小事”当成“大事”办

丁黎亮曾在述职报告中写道:“作为社区民警和社区党委副书记,想要做好社区工作,必须沉入社区,联系群众,全面掌握社区群众的基本情况。”

社区居民老赵,肢体二级残疾,2024年5月残疾证办理下来后,申领到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可是,年逾六旬的老赵多年前已离婚,身体残疾后,日常生活和经济上都非常困难。了解情况后,丁黎亮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关心和宽慰老赵,并四处奔走帮助他递交了领取残疾生活补贴的申请。不久后,申请通过了,老赵面对着丁黎亮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激动地掉下眼泪。

老赵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孤例。2024年,丁黎亮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共同走访慰问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志愿者及党员60余人次,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实际困难70余件,收到群众锦旗5面。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卢沟桥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做好辖区秩序维护,卢沟桥派出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建了一支由辖区居民组成的“宛平哨兵”志愿者队伍,将邻里纠纷消除于萌芽,化解于源头。

“阿姨别急别急,我先把车给挪开,别耽误您出行。” “张大爷,咱们有电动自行车停放点,您怎么老停人家门口啊,咱可不能图方便就给别人添麻烦。”志愿者们熟悉社区情况,了解邻里关系,往往能在事态升级前化解矛盾。久而久之,他们成了社区和谐的“润滑剂”和“粘合剂”。现在200余名志愿者,已经成为守护辖区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蓬勃壮大。

波光粼粼,远山如黛。暮色中,丁黎亮与姜钧友巡逻至永定河畔,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静静矗立着,它们见证了当年的烽火硝烟,也见证着今天的国泰民安

图/受访单位提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蕊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免费对公众开放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展览在香港展出
央视新闻 2025-08-28
美团组织党员骑手开展纪念抗战主题党日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摆渡人"血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9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有哪些看点?跟随记者一起探访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9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8
抗战胜利80周年 超3200件文物震撼开展 追忆烽火岁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7
青春晴雨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派出所民警丁飞:扎根“新国门” 守护旅客15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1
基层民警丁飞:扎根在基层的“新国门”警队长 守护旅客平安出行五千多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