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8月31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多起电动自行车“爆改电摩”非法拼改装案件。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2.2万余家次,查处电动自行车不合格及非法拼改装案件76件,联合公安部门捣毁2处违规电动车仓储销售窝点,查扣违规电动自行车425辆,查获涉嫌伪造的车辆号牌20余套、刻码机2台,相关涉案人员被公安部门依法刑拘。
隐蔽店铺专做电动自行车改装
7月23日晚,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在丰台区突击夜查,查获一处电动自行车改装窝点。该窝点将3间改装店铺分散在周边理发店、蛋糕店内侧,门窗贴不透光磨砂纸且大门常闭,隐蔽性极强。现场一名操作人员正按顾客“升级”需求改装电动自行车卡钳、刹车盘。面对执法人员现场查出的经营票据、顾客订单(含“改装方案”“配件明细”)等证据,当事人承认了其改装行为。执法人员指出,该窝点不售车、专做改装生意,针对外卖骑手、“玩车”族设计方案,改装后车辆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具备电摩性能),无需驾照和电摩牌照,上路风险极大。
隐蔽库房藏匿“电池升级包”
7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检查丰台区某商贸公司,在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隐蔽仓储间内,发现大量外包装完好的“电池升级包”,拆箱后确认实为可装在电动自行车脚踏板内的电池仓。当事人自述,顾客购车上牌后若想提升续航,可有偿加装该“升级包”——掀开脚踏板加装电池仓,让车辆同时装两块蓄电池。执法人员强调,此类改装多满足快递、外卖小哥“大容量、高续航”需求,但会导致电路电源系统隐患,易引发电池自燃爆炸事故。
加装电池扩展接口 增加短路风险
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朝阳区某电动自行车门店一款待售车辆“蓄电池防篡改”项目不符合强制国标。后续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该门店为满足用户更换大容量电池的需求,进货后擅自在车座下方控制器旁加装60V车载蓄电池扩展槽接口,方便用户将原厂48V 蓄电池换成60V。执法人员表示,该行为既属“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电动自行车”,又构成“经营性拼改装”,虽为用户提供便利,却埋下电路过载烧毁、电池爆炸、制动失效等重大安全隐患。
12月1日起旧标准车辆不可销售
针对9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执法人员表示,相较旧国标,新国标完善了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上牌、检测认证、行业管理等全链条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下一步,将依法继续从严从重打击经营性拼改装和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提示,新标准对9月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给予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12月1日起旧标准车辆即不可销售,个别经营者通过“爆改”等手段“去库存”危害极大,将面临法律严惩。
执法人员建议,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产品时核对车身上的CCC认证标识,查看随车产品合格证上的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与实际是否一致,或扫描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核验相关信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