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五周年的日子。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五年来,北京、河北两省市携手,水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市区协同,持续加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积极推动《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实施“生态保水、执法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河长制保水”行动,密云水库水质持续维持地表水Ⅱ类标准,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五年来,密云水库已向北京生活供水和水源地补水33.27亿立方米。
三年持续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五年来,密云水库水资源战略储备作用显著增强。今年主汛期期间,密云水库“防汛顶梁柱”作用凸显,经受住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的考验。655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流量峰值,5分多钟就能把昆明湖填满,是全年平均入库流量的242倍。面对峰高量大上涨快的洪水,密云水库洪峰削减率达到82.9%,并实现错峰泄流,阻止了洪水对水库下游的冲击。
据了解,2021年、2024年、2025年,密云水库连续三年突破历史最高水位、最高蓄水量。2021年为丰水年,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2024年密云水库流域降雨来水偏多,蓄水量达到35.81亿立方米。2025年水位最高达155.59米,蓄水量最高达36.3亿立方米。五年来,密云水库已向北京生活供水和水源地补水33.27亿立方米,发挥了城市生活用水保障、水资源战略储备、河湖生态复苏以及首都重大活动水环境保障作用。密云水库已成为名副其实首都供水的“稳定器”“调节器”和“压舱石”。
市水务局表示,下一步将做好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的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安全、韧性、生态、利民相统筹的原则,科学系统规划设计,做好灾后河道、沟道、坡面、村庄基础设施与综合功能设施的修复工作,支撑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初步搭建覆盖全流域的智慧监管平台
五年里,密云水库水生态健康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水库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要求。
市水务局表示,目前,密云水库已经初步构建密云水库全流域“一张工作底图”“一张监测网”“一张监督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统一监测评价”工作要求,初步搭建覆盖密云水库全流域水生态要素、污染源和生产生活行为的智慧监管平台。“一张工作底图”汇聚涵盖北京三区和河北五县基础底图、水务基础数据、水土保持、三区三线、土地利用、林业小斑、高标准农田等共9大类42小类包括不同年份的176项空间数据;“一张监测网”包含水文、水质、水生态、水土保持等要素的773个监测点位;“一张监督网”汇聚了9大类507处污染源点位的基础信息、空间信息、运维信息、实景图片等数据信息,实现污染源一张图、监测一张图、水质一张图、流域一张图4个场景的实际应用,形成京冀上下游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密云水库流域精细化管理。北京境内还设置了19个水文监测断面、38个水生态监测站点,实现密云水库周边水文、水环境的自动化监测网络基本全覆盖。
“下一步,还要编制全流域水源保护与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建立更加完善的全流域‘一张工作底图’‘一张监测网’‘一张监督网’,调动全流域保水利民的积极性。”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已累计拨付河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9.55亿元
密云水库的“保卫战”离不开京冀的紧密合作。五年来,双方落实《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18—2020年)》《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补偿协议》)。《补偿协议》实施以来,北京已累计拨付河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9.55亿元,支持张家口、承德两市五县开展水环境治理、河湖水生态修复等180余个项目。
京冀还联合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涉水专项执法检查。2021至2024年,共对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的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267次,确保一级保护区273平方公里范围内违法建设及时清零。
据悉,密云水库全流域167条河道已完成管理保护范围划定,一级保护区约7000亩耕地、2.08万亩经济林完成流转,增加7.25万亩生态公益林林木抚育保护生态效益。上游354个村庄污水完成治理,已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
下一步,将总结《补偿协议》的做法与经验,开展新一轮补偿协议研究。聚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和污染问题,强化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