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端午和非遗融合 这些文创艺术品既实用又好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8 11:42

夏意绵绵,艾叶飘香,又是一年仲夏时,又是一岁端阳至,祈福纳祥,期盼安康。

在山东潍坊,端午和非遗相融合,有了别样的味道。

潍坊高密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到来,剪纸艺人一起剪制端午题材的作品,用传统的非遗技艺诠释端午文化。

剪刀不停飞舞,不一会儿,龙舟、艾叶、粽子、香包、葫芦……这些带有端午元素的主题物品便跃然纸上。

端午剪纸作为承载和传承端午习俗的重要载体之一,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继承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希冀、追求。

过端午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潍坊昌邑卜庄镇东石桥村,昌邑非遗项目卜庄布艺传承人带领村民一起制作香包,寄托祝福。

五彩缤纷的香包,用的是边角布头,填的是天然药草,一个个小巧玲珑,香气扑鼻,让人爱不释手。

今年是农历龙年,村民们还制作出了龙头香包,将龙年元素和端午习俗相结合,创意新颖,趣味十足。

制作佩戴香包的习俗一直在潍坊昌邑东石桥村传承至今,手艺人坚守着传统技艺,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端午节挂扫帚有赶走、驱除厄运的意思。端午节到来,咱们一起挑选一把心仪的小扫帚,扫除霉运,纳福迎新。

端午节期间,在潍坊青州一家工艺品厂,非遗传承人和工人们正在加紧扎制、打包文创扫帚。从传统日常工具到精美工艺品,这里的每一把手工扫帚,都需历经打籽、晾干、捆扎等十一道工序,精细而紧实。

小扫帚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创新设计,高粱秸秆与彩线编织成的“福”“喜”“吉”等字相得益彰,整体造型奇特精巧,变成了实用与观赏兼具的文创艺术品。

端午节,小扫帚又能与艾草、香包还有小葫芦同时搭配,挂在门旁边,做成各种各样的门挂,非常受年轻人的喜欢,表达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祈盼。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一个集历史记忆、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习俗,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还能增强文化自信。

文/记者 宋建春 李秉禅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欢迎回家!阿根廷向我国返还14件文物艺术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7
古人怎么过端午?粽子有哪些前世今生?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8
沉浸式体验马王堆汉代文化 这场“时空之旅”明天向公众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8
西延高铁西铜段“四电”工程正式开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7
“臭水”到底是什么?“养臭水”是否构成犯罪?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