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李强赴韩国,先后会见尹锡悦、岸田文雄,释放多个重要信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22:14

5月2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离开北京,赴韩国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同机离京。央视画面显示,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等也一同到了韩国。

1716732716670.png

1716732818295.png

据《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当日,李强先后会见了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多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这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时隔四年多再次聚首。

1999年,三国领导人在马尼拉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首次举行会议。

此后至2019年,一共举行了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由三国轮流担任主席国。其中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2019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

今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三国领导人时隔约四年半之后重聚。

中外多名受访学者对媒体表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自2019年12月后停摆,如今再度举行,释出推动三国合作重回正轨的积极信号,对亚洲和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5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提到,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中方期待此次会议为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能,更好实现三国互利共赢。

“中方愿同日方、韩方一道,落实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重要共识,深化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提到,近几年来,中日韩合作曾经历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三方关系也出现过低潮,但三方逐渐都意识到关系中出现“寒流”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日本和韩国如果失去中国,等于放弃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昊表示,日本和韩国对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受美国影响较大。

“日韩虽然在国家安全战略上依赖于美国,但毕竟身处东亚,在应对区域安全治理问题时也需要和中国合作。”

第二,经贸合作是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中国是日本、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后,中日韩三国在进出口贸易、深化投资及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也迎来新机遇。

在会见尹锡悦时,李强指出,中韩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经贸合作基础扎实、潜力巨大。

“双方要携手开拓新领域、拓宽合作面,共同抢抓更多发展机遇,抵制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维护两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716732742371.png

李强还提到,中方愿同韩方在务实平衡基础上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深入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

此次在韩国,李强两度表达了对韩国企业的欢迎。

据汪文斌此前介绍,此次在韩国,李强还将出席中日韩工商峰会等重要活动。

第三,加强沟通对话。

在会见尹锡悦时,李强提到,中方愿同韩方加强多边领域沟通协调,共促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

双方同意适时举行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副部级外交安全2+2对话,适时启动中韩1.5轨对话交流机制。

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发挥好经济部长会议和产业投资合作、产供链合作、出口管制对话等沟通机制作用,重启中韩人文交流促进委员会和青年交流,进一步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另外,李强还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1716732758831.png

双方同意加强各层级对话沟通,适时召开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

第四,希望日方重信守诺。

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习近平强调,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关乎两国关系政治基础,日方必须恪守信义,确保中日关系的基础不受损、不动摇。

此次李强在会见岸田文雄时重申,希望日方重信守诺,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问题,与中方一道相向而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李强还提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事关全人类健康,希望日方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

资料| 新华社 环球网 中国新闻网 央视 中国政府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

相关阅读
措辞有变化!时隔4个月,中央再度召开这一重要会议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06-12
一南一北两省省长出国访问,释放重要信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9
日本自民党总裁、首相岸田文雄会见刘建超
中联部网站 2024-05-29
李强总理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外交部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经贸关系是压舱石,中日中韩在产供链合作中有哪些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4-05-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