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一季收官 四院士共话中西医“双向奔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11:00

在《中国中医药大会》前十期节目中,一部部医书典籍,一个个大医故事,一场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医传世技法展示,让观众深刻感知数千年来,中医药对于人类生命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一季的收官之作《衷中参西》将于5月24日20:0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5月25日18:00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重播,央视频APP、央视网同步上线。

4895c0e982448cbff76c886f0255cc3.jpg

本期节目“大咖”云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韩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仝小林,以及多位中医专家将在节目中带您了解中西医结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应对手段和治疗成果。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高发疾病之一,也是中西医要共同面对的重要挑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就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传承创新研究,该团队成功研发的“冠心二号方”将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从70%提升到88%。

ecbf676c2d8dc04779f10cf8939e448.jpg

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全球患者高达5.3亿(2021年数据)。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辨治”理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哪些食物能够调节血糖? “三六九”和“二四八”口诀又是如何助力糖尿病的预防?本期节目可谓干货满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患病率极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都是“慢阻肺”的临床特征,《中国中医药大会》为您准备了两大法宝——麻黄和洋金花,还有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益气养肺功”,助力肺气提升。

人的身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其他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危害率和死亡率双高的常见病,国医大师周岱翰团队根据中西医结合疗法提出“带瘤生存”理念,如何“带瘤生存”?本期节目将为您揭晓。

71aa65ff2854cc712b4c396d5fcf6e7.jpg

参照中医针刺和西医静脉输液留置针等技术诞生了能够起到镇痛、提高免疫力的“套管式腕踝针”这种针法不仅在施针时病人几乎没有痛感,还可以将针灸针留置在人体内。长时间刺激经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它既符合中医简、便、廉、验的准则,也达到了西医无菌操作的要求,是一项非常实用的中西医结合技术。

当古老的针刺手法遇上现代麻醉技术,中西医将有怎样的巧妙结合?节目现场,主持人鲁健将体验针刺镇痛,那么通过针刺穴位他的疼痛耐受阈值提升了多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中医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症
人民日报 2023-01-13
关口前移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重症
中国青年报 2023-01-10
中医药治疗新冠为何“南北有别”?专家权威回应
科技日报 2023-01-04
国家中医药局: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 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03
国家中医药局:我国形成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
央视新闻 2023-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