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关于中暑和热射病 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为您把事儿说清楚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15:03

近期,北京持续高温,酷热难耐,高温天气下,如何预防中暑和热射病?两者是什么关系?热射病为何死亡率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他提醒市民,天气炎热,要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或者生活,预防中暑和热射病。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阶段。它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发生热射病时,人体大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从而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临床疾病。

二、中暑和热射病是什么关系?

中暑,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也就是说,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

先兆中暑,也就是还没到中暑的程度,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等,出现以上症状有可能预兆会发生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面色红、大量出汗,体温可上升超过38℃。

而一旦出现重症中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温升高,可以超过40℃,甚至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会因心、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及肌肉分解(横纹肌溶解),造成死亡。

三、人体体温是如何调节的?

人类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大脑中有一个结构叫下丘脑,负责人体的体温调节。有了它,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一年四季都能将人的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会通过开放毛孔、加快血流等方式增加散热降低体温。反之遇到寒冷环境,就会通过肌肉收缩、激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肌产热,以保持体温。例如,人发烧的时候会出现寒战,实际上这个时候是由大脑发出指令,让肌肉震颤增加产热,以达到新的体温平衡,反之大量出汗,就会帮助降低体温。

但是,如果外界的温度急剧升高,人体体温也会随之升高,超出大脑对体温的调节控制能力,一旦失控,就不能让人体做出一系列诸如出汗、毛孔扩张、血流增快的改变,来降低体温,此时体热量就在体内大量聚集,进而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甚至出现40度以上超高热,此时就很有可能发生热射病。所以,热射病的高烧与日常感染的高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大脑对体温调节失控了。

四、从中暑发展到热射病通常有哪些表现?

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就提示可能要发生中暑。

如果没有及时休息、补水、降温,就会进入到轻症中暑阶段,患者通常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并出现体温升高,部分患者体温可以升至38℃左右。

此时若还没有重视,口渴会进一步加重,发展至重症中暑阶段,如果继续劳动工作,患者会出现腹痛、晕倒,随之肢体抽搐、昏迷、多脏器功能损害,就到了最严重的热射病阶段。

五、为什么热射病死亡率高?

热射病是一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可以高达70-80%。

如何理解死亡率高?以煮鸡蛋为例,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

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

加之,夏天大量出汗,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让病情雪上加霜,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六、天气炎热,如何预防中暑?

在热射病之前,身体会发出一系列预警信号,如果能重视这些信号,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比如,要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或者生活。避免在高温时间段外出,如必须外出,建议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当室温超过32℃或者室内湿度超过60%,建议每30分钟休息5~10分钟,同时要注意补水,劳逸结合;及时补水,特别是含有盐分的淡盐水;建议清淡饮食,如果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加之抽烟喝酒,容易导致湿热体质,更容易发生中暑;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比如绿豆汤、绿茶、西瓜等;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症状,说明身体已经发出预警,一定要及时休息、补水和降温。

七、发生中暑了,怎么办?

避免热射病的发生,重在预防。因此,要重视中暑早期症状,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期,出现症状就要及早处理和就医。

出现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或者用冰袋冰敷于患者的额头、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加速降温;用风扇、空调降低环境的温度;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这些通过物理降温和补水的方法来纠正轻症中暑简单易行。

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和锻炼的人群,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孕产妇等人群,容易发生中暑。一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一定要借助专业医疗手段,立即拨打120,并将患者仰卧位,解开衣领,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等待救护车的到达。

医院通常会采用开放静脉通道补液、补电解质,冰毯冰帽包裹、胃管冰盐水灌注,甚至血透净化等多种方式最快速度降低核心温度,同时给予器官支持治疗,以扭转衰竭脏器等,全力救治患者生命。

通讯员 钟艳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高温席卷,牢记中暑急救五大步骤!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6-22
出现这俩症状 你离中暑不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高温中暑分几个阶段,如何尽早识别,哪些人容易中暑?
北京市疾控 2024-06-14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新华社 2024-06-14
陈奕迅中暑休克晕倒!高温的危险很多人不知道,这份中暑应对指南快掌握!
科普中国 2024-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