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随笔|马长青:川桥湾的麦子熟了
作家联盟 2024-06-15 10:00

口马长青

今年六一,巧逢双休日。一大早,我开车带着老父亲来到家乡天长的川桥湾,欣赏欣赏乡村美景。川桥湾两旁有上万亩的小麦,可谓是一望无际,小蝴蝶在麦田间飞舞。99公路两旁,洁白的栀子花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面而来。

只听“隆隆”的声音在慢慢的向我们逼近。“看!这就是家庭农场主们在收割麦子的情景。”老父亲大声对我说。我不禁喜出望外。我和老父亲赶快跑到了收割麦子的起点,正好收割机也慢慢过来了,我亲眼目睹了家庭农场主收麦子的情景。老父亲问我,“你是不是第一次看到啊?”我点了点头。

老父亲告诉我,收割小麦是十分苦的农活。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炎炎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收割不得闲。都夸馒头甜又香,谁知汗水和白面。

在他那个年代,用镰刀收割时,头戴草帽,右手拿镰刀,弯着腰背朝天,面朝黄土地,左手抓麦子割,割完一刀往前一勾,勾住前面的麦子又割,左手拿不了之后放在身后,又继续割,再放在那一堆,直到能捆一捆麦子,用麦子麦草打绳捆住,再继续割下一捆。割完一块地就用扁担挑到田边大路用小板车拉回去。

如今,用收割机就简单点,带口袋在收割机上接脱出来的麦子,接满换袋,收割机上放不下开到路边,卸下装麦子的袋子,再继续,路边用人系袋口,再用拖拉机甚至用大卡车运回去。

老父亲告诉我,他那个年代,说起农民的辛苦,三天也说不完,单就收麦子说,过去在这个时节是农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吃上新麦,就意味着一年都饿不着了,尽管农民那个苦,那个累,那个筋疲力尽的模样,叫人心酸,但就是打心底里高兴,丰收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夏日之风,熏醉金色的麦浪,不堪寂寞的农民,便开始打场,在你家炊烟的背景里,拖拉机欢快的突突声,在烈日下奏响。

这圆圆的场面是那灌满激情的唱片,把希望的歌兑现得如阳光般滚烫,一曲终了又是一曲,这大场的高潮,何止是一次,看看,饱满的小麦籽粒,扬扦上滚落,落进农民期盼的心窝,这是农民对土地的恋歌,丰收的喜悦,全洋溢在古铜色脸上,轻快的口弦,伴唱出咝溜溜的扬场风,这古朴的演奏旋律出对好日子的向往。

每年的六一左右,麦子成熟了,麦香阵阵,农民们看着成熟的麦子,就看见了希望,在农业时代,麦子,大米,就是人的生命,有收获就有生存。现在工业化了,粮食在人们眼里,好像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无需质疑的一点,一日三餐,你还是要吃粮食的,黄金白银,饿的时候肯定不能吃,现在虽然是机械化作业,没有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国家,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农民们都在手工农业中度过,其中辛劳,是现在人无法体验的。

轰轰烈烈的夏收,这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随着机械化收割的推广,手工收割小麦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待川桥湾的麦子收割完,将迎来插秧季节。据川桥湾上游的新街镇峰阳村村干介绍,这里将举办全市插秧比赛,比赛分人工插秧比赛和插秧机插秧比赛两种,到时候比赛场面一定热闹,肯定有许多人来体验生活和观摩比赛。有兴趣,我们加个微信,到时候联系你。

川桥湾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写在端午花盛开的季节。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继续上学?先跟着父母当回“麦客”
中国青年报 2024-06-11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在乡村大地逐梦前行
新华社 2024-06-03
回东北种地的年轻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11-09
Qnews|24岁美甲师开收割机:一天最多收80亩 比做100副美甲还有成就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3
河南已收获小麦8141万亩 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人民日报 2023-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