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以守正创新的锐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2 07:09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而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一年来,北京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持续涵养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不断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厚植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一年前的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年间,北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担负起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征程上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根本方向。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世界名城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文脉悠悠绵延不绝,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年来,北京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持续涵养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不断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厚植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汇中外、贯通古今。一年来,北京各大艺术园区持续推出国内外艺术精品大展,让人足不出京便能与世界各地的大师们“零距离接触”;世界影人如约相聚雁栖湖畔,共襄北京国际电影节盛举;北京环球度假区在东西方文化汇聚中见证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北京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加强同外界对话,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文化要素集聚,历史悠久的古都正日益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文明对话的高地。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年来,北京大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文化+”战略,有力释放北京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创新活力,为文化发展赋能。从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创新、创意生态,到推出文创IP首都发布平台;从加强会展行业发展,集聚、形成全国文创产品展示交易大市场,到推进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金融、旅游、农业、体育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北京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文化新业态领跑全国。

从千年历史中一路走来,中华文明与地域文化共同塑造着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面向未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大国首都引领悠悠文脉不断向前,在新时代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新知|《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出版 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史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在数字时代
中安在线 2024-06-04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光明日报 2024-04-21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人民日报 2024-02-22
读懂浓浓年味中的中华文化自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