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一女子地铁站内心脏骤停 现场多人接力救治得以生还 施救者:这本就是该做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02:05

5月15日18时许,35岁倪女士带孩子在北京车公庄地铁站候车时丧失意识并发生心脏骤停,现场多人参与救治,紧急心肺复苏和AED两次除颤后,患者心跳恢复,随后经120救护车转运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到医院后,其中一名施救者在病人家属强烈要求下,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未留名,表示“应该做的”,另几名施救者则未留下信息。

医院急诊科专家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多亏了现场的积极救治,才能让倪女士之后的救治过程如此顺利。”据了解,5月20日,经过数天抢救,倪女士成功脱机拔管,初步脱离生命危险。倪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希望通过媒体,寻找其余几位参与施救的好心人。5月22日下午,在北京青年报记者和公交警方的帮助寻找下,找到了其中3位施救者。

家属:好心人们救的是我们一家 只想当面感谢

王先生说,15日,妻子倪女士本来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等地铁时突然晕倒,孩子被吓坏了,幸亏有好心人及时出手施救。“当时正巧我丈母娘给我爱人打电话,被施救的好心人接听了,我才知道的。”王先生说,当自己赶到医院时,其中一名施救者也在现场,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对方才留下了联系方式,但不愿留名,只表示“应该做的”,而另几名施救者则没有留下个人信息。

倪女士排队等车途中倒下

据120急救中心记录显示:18点4分时,患者倒地、意识丧失;18点11分,施救者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及口对口人工呼吸;18点17分,AED到场对患者进行除颤;18点20分,救护车到场,发现患者已经恢复自主循环(心跳),紧急送医;18点25分,患者被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

多名施救者接力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我真的想找到他们说一声谢谢,是他们才挽救了我们这个家庭,让我的4岁女儿没有失去妈妈。”王先生说,当时他也不知道有几位施救者,自己也问过一些从医的朋友,都表示倪女士在医院外心脏骤停能够生还,是一场奇迹。他希望通过媒体和医院,寻找几位施救者。

施救者为倪女士佩戴AED

北青报记者拨打了那位留下联系方式的好心人,对方婉拒了与王先生见面的请求,只表达“人没事儿就好”。而对于其他几位施救者,她表示并不认识。

女儿的声音唤醒了她 医生:“她睫毛动了动 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刘思齐是倪女士的主治医师,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患者刚送到医院时,仍然处于昏迷状态,但是经过施救者在现场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及电除颤,为之后的抢救工作争取到了时间并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后,医院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包括脑功能保护、呼吸功能支持、维持重要脏器灌注等综合救治。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此类病人发病后,最担心的就是大脑、重要脏器长时间缺血缺氧,从而丧失功能,并进展为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患者来的时候,除了脑功能保护以外,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患者同时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单说就是患者的呼吸功能非常差,依靠呼吸机纯氧支持仍然效果很差,我们通过俯卧位通气、纤维支气管镜清理气道等多种方式,逐步恢复患者呼吸功能。”医生说,同时为了保护患者脑功能,还需要使用镇静、镇痛剂,并积极控制患者体温预防发热。

18日下午,家属在重症监护病房探望时,播放了患者女儿的录音,突然患者的睫毛有了轻微的颤动,“当时病人的各项体征也开始趋于平稳,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医生介绍说。

19日、20日医生分别尝试停用镇静剂进行唤醒,20日停用镇静剂后,患者被成功唤醒了,能够进行一些指令的沟通和交流,当天中午便成功脱机拔管,患者终于救回来了。

心脏骤停也能抢救回来?医生:现场第一时间施救给患者争取到了机会

“患者当时经历了呼吸心跳骤停,就是俗话说的猝死,她能生还本就不容易,如今能在5天时间恢复了自主意识,更是奇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医师郭维告诉北青报记者,一般情况下,像倪女士这样情况的病人,恢复自主意识最快也需要一周以上,而她能得到如此高效的愈后效果,多亏了救助的及时性。

郭维说,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后,决定脑功能恢复和身体各个器官恢复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自主循环完全中断的时间。他说,施救越及时,对患者治疗越有积极作用。

刘思齐医生(左)与郭维医生(右)对倪女士进行治疗

据了解,心脏骤停背后有很多的诱因,分为“不可逆”的病因和突发疾病类“可逆”的病因。而目前通过对倪女士的筛查,已经排除了一部分诱发心脏骤停的因素,如今推断倪女士的病因更有可能源自于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室颤及心脏骤停,属于较为乐观的“可逆”病因。

恶性心律失常根据发病年龄病因也有所不同,幼年至青年多发的病因与基因相关,中老年人更多见的是心肌缺血、严重缺氧、酸中毒、药物中毒等继发性病因,情况较为复杂。

“我们为了倪女士长久健康考虑,正在进一步筛查,争取找到真正的病因,否则对患者来说,如果不查明真正病因,尽管这次康复了,那也是随身带着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医生说。

北京公交警方携手寻找好心人  施救者身份揭晓

“我们值班时听到了广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维护。”北京公交警方五路居站派出所民警马晓晨回忆说,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几名乘客正在轮流对患者进行施救,“看手法相当专业,整个沟通过程也都是在用专业术语进行,由此推断都是专业医护人员。”民警说,当时周边乘客除了有施救者,还有乘客主动承担起帮患者照看孩子的工作,让他备受感动。

随后,北青报记者与北京公交警方等部门多方寻找,最终确定了几位施救者,均是周边医院下班的医护人员。经北京公交警方核实,此突发事件系五路居站派出所民警和地铁车公庄站工作人员处置,确定参与现场抢救的人除了乘客郝艳楠、振国医院护士任蕊蕊,还有3位施救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科室、互不相识的医护人员,分别是内镜中心护士张渴、麻醉科护士安晴和妇产科生殖中心护士王乐。

左一:王乐 中间:安晴 右一:张渴

在院方的协调下,几位医护人员在下班后,赶来与王先生见面。

北青报记者通过北京公交警方提供的现场监控视频看到,当时倪女士正带着孩子排队等待地铁,突然之间,倪女士开始腿打软,前后摇晃,紧接着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而她身后的郝艳楠下意识伸手搀扶,为倪女士做到缓冲。

“我们相互之间不认识,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安晴说,当时她下班,刚刷过地铁闸机,就突然听到广播呼救,作为医护工作者,她本能地跑上前救助。她在跑去的过程中,也看到其他几名乘客在往前赶去。

经过初步检查,安晴判断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紧急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我大概按压了两个循环左右,患者终于倒了两口气儿,我又按了一会儿。”安晴说,胸部按压十分消耗体力,自己当时即将体力不支,所幸旁边一名老师及时接替了她。

“我看她已经大汗淋漓了,就赶快接手。”王乐说,除了她和安晴外,还有一位施救者一起接力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地铁工作人员也及时拿来了AED。

施救者:这本就是我们该做的 没必要留电话 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仅进行胸外按压,患者的复苏效果仍然不理想,还需要人工呼吸,“旁边一名女士特别棒,没有一丝犹豫,果断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王乐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有两名施救者轮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而通过当时现场沟通时所用的专业术语来看,她推断几人均是医护人员。

采访过程中,另一名护士张渴来到,王乐认出她正是其中一名做人工呼吸的施救者。

张渴说,自己路过闸机时听到广播后,赶往现场。“我到现场时,这两位老师已开始对患者进行按压,效果并不理想,而两位老师已经大汗淋漓,于是我主动进行人工呼吸。”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她和另一名不知名的施救者交替进行了3组人工呼吸后,AED除颤启动,患者情况有所好转,紧接着120救护人员赶来。

对于几人为什么不留联系方式的情况,几人都说,“这是身为医护人员的本能反应,没什么可炫耀的,人能救回来就好。”

倪女士的姐姐和丈夫见到了3位施救者,表示感谢

22日一见面,倪女士的丈夫和姐姐便紧握着3位医护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如果当时没有你们,可能我妻子就……”王先生说着,话语中伴有哽咽,“谢谢你们救了我们一家。”

在交流过程中,几名医护也不断询问倪女士的情况。目前,倪女士正在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刘思齐医生说,“施救者第一时间的出手救助,成为了我们后续抢救中最大助力。”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后,如果在“黄金5分钟”的时间内积极进行心肺复苏和AED的除颤,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康复和生还的可能。在此她也呼吁市民,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今天学会急救知识,也许就能在身边人倒地时伸出援手,拯救生命。

实习生 宗佳琪 章文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李克明

相关阅读
好心人找到了!带娃女子地铁站内心跳骤停,3名护士联手救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把握“黄金4分钟” 遇到他人心脏骤停该如何急救?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5-10
旅客站台突发心脏骤停 众人抓住 “黄金四分钟”成功抢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1
乘客万米高空突发心脏骤停 清华长庚医师上演“生死竞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山西男子体育馆内突发急症 众人用AED成功施救
中国新闻网 2022-1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