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添设备 优服务 拓场景 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上海证券报 2024-05-17 10:18

长寿时代“银发浪潮”已然来袭,如何进一步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满足老年群体更深层次的金融需求,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命题。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商业银行积极布局养老金融,将金融服务与生活消费场景有机融合,通过“软硬件”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丰富养老金融供给、加强养老产业支持等,构建养老金融服务生态。

家门口的银行变身“互联网医院”

近日,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家住上海瑞虹新城的70多岁的姜阿姨在家附近一家上海银行网点的“智能云诊室”体验了一回数字医疗服务。

“以前我每个月都要专程去医院复诊配药,现在只要来家门口的银行,在机器和手机上点一点,和医生连个线,就能等着药送上门了。”姜阿姨充分体会到了“云端诊疗”的便利和高效。

银行网点为何跨界搞起了互联网医院?原来,这是上海银行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创立的“互联网医院+银行”服务新模式。该行结合其在网点服务上的优势,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引入“互联网医院”实体服务载体,配套网点员工辅助指导,让老年人在银行网点即可享受智慧医疗。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在互联网医院逐渐推广普及的当下,一部分老年人对这一新模式仍存在不了解、不会用、不敢用的痛点,而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日常因挂号、配药等事项奔波医院的频率较高,也亟待享受线上诊疗的便利。姜阿姨对记者说:“之前觉得自己年纪大,学不会这些,也不敢随便用。看到有志愿者现场耐心教,我也能放心尝试了。”

上述案例是银行拓展养老金融服务场景的一个缩影。

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升级

与年轻人擅长的手机银行操作相比,老年人更习惯“跑银行”去办业务。也因此,完善网点基础设施适老化建设,是银行适老化服务改革的首要举措。

无障碍通道、老花镜、放大镜、轮椅、拐杖、医药箱……在银行的营业网点,便民设施摆放齐全,适老化设备逐步更新并投入使用。记者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获悉,目前,上海银行业有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为“敬老服务特色网点”。同时,公会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推进银行业营业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自2016年以来,上海银行业已成功创建22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网点。

除了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之外,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数字鸿沟”不再成为老年群体面临的困境。例如,多家银行对手机银行进行适老化改造升级,上线专属老年人群体的“大字版”“关爱版”“长辈版”等,以更为醒目的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设计,降低老年人移动应用的使用门槛。

为进一步落实老年人支付便利性优化举措,上海银行近期还面向50岁及以上、未在该行代发养老金的客户推出“沪汇通”资金归集产品。签约后,方便客户按月对资金进行统一自动管理,并可享受上海银行养老金代发客户专属存款及增值权益活动,让金融便利惠及更多老人。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介绍,该行近年来聚焦老年客户需求,以网点服务为基础、手机银行为重点,云网点为延伸,电话银行沪语服务及上门服务为特色,形成了“五位一体”全渠道的标准化适老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老年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多方共建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老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记者调研获悉,上海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优势,通过强化养老产业链信贷支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等,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例,该行主动对接上海市民政局及市融资担保中心,共同创新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通过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实现中小养老服务机构应贷尽贷、随到随审,有效破解中小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题。

此外,在养老财富管理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满足以养老为目标的财富积累需求;另一方面,针对老年客群风险偏好低、寻求确定性收益的特点,加大低波稳健的中短期理财产品供给。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建行北京市分行“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支付“不再难” 中信银行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深耕“银发经济” 布局养老金融——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创新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9
养老金融如何缓解“养老焦虑”
新华社 2024-01-03
兴业银行:深耕银发经济新蓝海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