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科研人员还原5.2亿年前长尾螳螂虫面貌
中国新闻网 2024-05-02 23:32

记者2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古生物研究院刘煜、侯先光团队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合作,使用先进的显微CT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还原了5.2亿年前早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的长尾螳螂虫面貌。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MC Biology》上。

长尾螳螂虫计算机三维建模效果图

科研人员介绍,距今约5.2亿年前的早寒武纪节肢动物中有一个特殊分支,它们的第一对附肢不是当今的蜈蚣等节肢动物头部常见的触角,而是一对用于捕食的、强壮的大附肢。它们也因此被称为“大附肢节肢动物”。长尾螳螂虫正是大附肢节肢动物的一种。

由于材料上的缺乏和技术上的限制,前人的研究在这类节肢动物的演化位置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刘煜、侯先光团队使用显微CT扫描结合计算机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等,从化石的表面和内部提取信息,对澄江生物群中长尾螳螂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重新描述,揭示了该物种头部和腹部的若干形态细节。

长尾螳螂虫CT三维模型

建模结果显示,长尾螳螂虫细长的躯干由13个体节组成,尾部呈长棒形,末梢有细刺。其头部分节情况与其它早期真节肢动物一致,都具有六个分节:具有一对柄状复眼的眼节(即“前骨片”)、一对大附肢的体节和四个各具一对双支型附肢的体节。

此外,研究还显示,长尾螳螂虫的双支型附肢由向远端逐渐变细的内肢和边缘具有刚毛的片状外肢组成,其基节根部附着有一个小的外叶。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科普|科学家发现约1亿年前的海洋内寄生虫:可能得感谢一头恐龙
科学解码 2024-04-03
问话虫界 十一晋元初二学生广西大明山探寻昆虫足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5
图记 |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新华社 2023-10-12
盔甲鱼类为何演化出“铠甲”?4.3亿年前“秀山恐鲎”提供新方向
中国新闻网 2021-10-01
中国首次发现4.3亿年前混翅鲎化石
中国新闻网 2021-09-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