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19:04

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近期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这就为破解我国氦资源短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一成果北京时间1月11日发表于《自然》。

超固态是一种在接近绝对零度(0开,也就是零下273.15摄氏度)时出现的量子物态。在超固态情形下,物质中的原子一方面呈现规则的排列,同时还可以在其间“无粘滞”地流动。超固态自20世纪70年代作为理论猜测提出以来,各国科学家尚未在固态物质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可靠实验证据。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项俊森博士和孙培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李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文涛副教授等人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名为“自旋超固态”的新奇物质状态,得到了其存在的实验证据。随后科研人员利用该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过程获得了94毫开,也就是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实现了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命名该效应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

极低温制冷是我国科研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这次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际上在实际固体材料中首次给出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该科研团队未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突破极低温的极限,并在未来建成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机。极低温制冷机可以为例如超导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并且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极低温测量技术有新突破,可测“宇宙最低温度”
​第一财经 2024-06-16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 在量子世界中探索奥秘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04-22
“超级低温工厂”实现中国造
人民日报 2024-04-15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科技日报 2024-02-27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