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拧紧用气“安全阀” 专项行动3个月查办4112起案件
央视新闻 2023-11-27 08:17

根据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2亿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广泛应用在个人家庭、餐馆等场所。瓶装燃气的用户约5600万户。这些数据表明,液化石油气相关安全问题影响广泛、不容忽视。那么,发生的一些液化气爆炸事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质量真相呢,记者跟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人员展开调查。

为从市场领域保障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聚焦家用燃气灶具、商用燃气灶具、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燃气连接用软管、可燃气体探测器、燃气紧急切断阀等6类产品,自8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攻坚行动。

今年9月21日、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两次发布了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其中第二次通报的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是与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结果显示,抽查45批次产品中,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超过了22%。另一类事关使用安全的产品是燃气用具连接软管,不合格检出率也达到了10%。

记者注意到,按照每个用户一套调压器和一根软管计算,5000万用户就要使用5000万套调压器和5000万根软管。专家指出,这些关键性安全零配件,即便是只有1%的不合格率,乘以庞大的使用基数后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调查中,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专家指出,钢瓶质量问题远不是液化石油气罐安全问题的全部。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气体装备部副主任薄柯:这些事故经过事后调查分析,大部分都是因为液化石油气钢瓶后端的灶、管、阀等器具的老化和人员操作的问题,引起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这些燃爆事故。其中胶管的事故占据较大比例,大约占据32%,主要的原因是胶管的老化、脱落,还有老鼠咬噬导致胶管泄漏。

作为一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产品,液化石油气钢瓶不但要保证出厂时新瓶的质量,还要保证在用期间的质量安全。

专家指出,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周期定为4年,虽然看起来周期很短,但作为特种产品,定期检验是保证安全的基础条件。

行业专家和监管部门分别向记者强调,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经常是人命关天,安全性达标容不得商量。这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组织的一次合格气瓶在承受过大压力时爆破的场面。专家介绍,这个实验说明合格气瓶也需要在额定压力下正确使用,否则同样可能出现事故。

专家指出,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最大的区别是不易挥发,这也是液化气泄漏后容易爆炸的原因,而泄漏后爆炸常常与钢瓶自身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调查才刚刚开始,记者就发现,液化石油气的安全问题,既包括钢瓶质量问题,也包括减压器、连接软管等配件质量问题,还包括定期检验、适量灌装、正确使用的问题。可以说涉及生产、配套、监测、使用的方方面面。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紧盯气瓶充装、检验,燃气器具及相关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聚焦民生领域违法案件查办。

为期3个月,涉及16个省份的明察暗访,是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部分。在整个专项行动中,一共查办了4112起相关案件。

在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布的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典型案例中,中卫市容大燃气销售有限公司因出具虚假鉴定结论等问题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中卫市容大燃气销售有限公司是宁夏中卫市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也是中卫市唯一一家具有气瓶检验资质的单位。这家公司自2021年6月1日之后对2.6万只不符合条件的液化石油气瓶出具了虚假鉴定结论。并且于今年6月22日,中卫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被发现未按相关要求进行气瓶充装活动,使用已报废的气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安全隐患点。

无论是对已报废气瓶进行充装后销售,还是出具虚假鉴定结论,都造成了大量已过报废期限气瓶在社会上流通的事实,而回收这些气瓶也成了减少安全隐患的当务之急。

宁夏中卫市市场监管局特设科副科长张富琴:来来回回应该有两到三轮这种排查,就是第一轮排查的时候,有些用户都不在家,或者商业用户有些都关门的这种,都没办法排查到,然后又再进行第二次排查。

截至今年9月底,中卫市累计召回钢瓶63093只,其中报废钢瓶61279只。为保证用户气瓶使用需求,购买投入新瓶34503只。

对于涉事企业中卫市容大燃气销售有限公司,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从重处罚的原则作出了罚款520000元的行政处罚,并将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而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另一起典型案例中,当事人无视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超量充装的违法行为,引发安全风险。

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宁夏龙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对液化石油气瓶进行超量充装,涉及钢瓶数量较多,情节严重。

宁夏银川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三大队副队长孙翔宇:我们调取了所有的记录,发现在6月份就是有333条超量充装的记录,按照正常规定是49.5公斤,但是每一个气瓶,就是这333条记录里面,都超过了五十点几几,五十点几几就是超量充装。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宁夏龙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就因超量充装被银川市市场监管局给予行政处罚,而在今年6月,宁夏龙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又再次发生超量充装的违法行为。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两起案件中出现的出具虚假鉴定结论、超量充装液化石油气等违法行为并不是全部问题。

前不久,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交管部门截获一辆厢式货车,检查发现不但驾驶员和车辆都没有危化品运输资质,而且车上载的365个气瓶中,有223个超期未检验。

贵州省瓮安县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谢建:我们气瓶是要求是每4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检验的目的主要是发现气瓶在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缺陷,比如说撞击,还有一些磨损等,对瓶体安全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必须请法定的机构进行检验,发检验标签后才能再次流入市场。

人、车、瓶均发现违法或违规事实,办案人员很快从货车行动轨迹当中,锁定了位于瓮安县境内的一家充装站,然而调查却并不顺利。

充装站内的监控记录在9月13日凌晨这段时间出现了空白。办案人员迅速对充装站展开全面检查,而在库房里摆放的多把液化气瓶充装枪,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徐庆捷:这种枪,它是经过信息化改造,可以控制这个充装行为的。如果是合规的气瓶接触到这个枪以后,对它就能识别,然后能够如实上传充装的记录和数据到我们的监管平台。但是如果是使用这种普通的、非信息化改造过的枪,就可以充装任何气瓶,这就会导致我们的监管平台不能如实收到记录充装行为和数据。

在站内充装台上,办案人员又发现,汇流排阀门与充装秤接头处有明显的松动,极有可能存在在夜间将原配的信息化充装枪拆换为非信息化控制的普通充装枪进行作业的情况。此外,在充装站充装作业平台上的两台二甲醚充装秤里,办案人员还发现大量9月13日凌晨的充装称重记录信息,而这些记录数据并未按管理规定如实上传监管部门的监管平台。

证据面前,充装站工作人员最终承认了9月13日凌晨在充装站,对非法获得的气瓶进行液化气掺混二甲醚的违法充装行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对涉案气瓶中所装气体进行了抽样检测。

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高级工程师高文龙:检测下来的话,它的主要成分是30%左右的二甲醚,碳3、碳4、烃类组成部分大概有70%。因为这个是液化石油气产品,有30%的二甲醚掺混进去之后,会对橡胶产生腐蚀。我们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瓶阀,还有软管都是橡胶材质的,所以说会产生泄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为二甲醚热值低不耐烧,和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价格相较而言,每吨有1000元左右的价差。嫌疑人正是为牟利,无视非法掺混二甲醚带来的巨大隐患,给经常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餐饮等行业埋下祸根。

目前,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投入使用全流程可视化的监管平台,在气瓶的登记、充装、运输、配送、使用五个环节做到全流程追溯监管。一旦出现超时运输、商家过量储存、用户超期使用等异常情况,平台会向监管部门和使用气瓶的责任人自动预警。

目前,瓮安违法充装液化石油气瓶案,5名相关嫌疑人已被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瓶装燃气用户约5600万户。专家向记者强调,一般来说液化石油气综合安全性确实不如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高,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需要继续使用。

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院长李彦夫:在一些农村,在山区没有被天然气管网覆盖的地方,还是依然使用的这个燃气瓶,它的优点就是比较灵活,容易运输到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

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治攻坚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副局长张宏伟:立案查办案件4112件,其中重大案件126起,移送司法机关52件,惩治违法人员152人,责令停产停业202家,暂停、撤销CCC认证证书1957张,罚没金额3335万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燃气安全领域违法违规的40户经营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在3个月的集中攻坚基础上,进一步查找问题,聚焦燃气用具生产集聚区强化源头治理。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进一步推进实施燃气用具,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产品质量信息安全追溯机制。

事实证明,每一起液化石油气事故都涉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果非常严重,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涉及钢瓶质量、配件质量、检验和使用周期、使用环境、使用方法甚至还包括液化石油气本身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郑重地呼吁,生产、销售、检测、使用、监管各个环节都恪尽职守,通力合作,让罐装液化石油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安全便利。

文/记者 王婧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哈尔滨香坊区一居民楼发生闪爆 1人死亡3人受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3
商贩使用违规燃气具 国务院安委会检查组天津督促整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2
冒充专业人员入户检修 实则兜售伪劣燃气灶!究竟该如何防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4
“九小场所”有哪些?这些消防安全隐患平时要留神
央视新闻 2024-03-16
寒潮来袭如何温暖过冬?各地开足马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