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科技馆展出“音乐秘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13:13

当科技以音乐为媒结合在一起,会奏响怎样奇妙的乐章?11月7日,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的“音乐秘境——沉浸式音乐科技体验展”向公众开放,带领观众走进音乐的秘境,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破解音乐背后的科技奥秘。

微信图片_20231107131209.jpg

展览立足于揭示“音乐·人·科技”的相互关系,围绕“音乐如何起源发展?”“音乐如何更加美妙?”“音乐如何更多可能?”“音乐如何创造未来?”四个问题,设置“中西古乐坊”“音创实验室”“爱乐俱乐部”“未来音乐厅”四个展区。通过10余个沉浸式空间,以及46件互动展品和艺术装置,让观众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科学知识,探索音乐对人的心理及大脑的影响,引导观众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感受音乐与科技的融合之美。

微信图片_20231107131214.jpg

步入序厅,观众在这里可以聆听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和远古人类创造的原始乐音,廊道两侧以光影和动态影像的方式讲述音乐起源的假说。

“中西古乐坊”通过对古代中西方的乐器、乐律与乐谱的展示,讲述人类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中西方的各种古老乐器,聆听到它们穿越时空的清音;可以了解三分损益律和十二平均律的由来和计算方式;可以欣赏一场汉代的宫廷乐队合奏,在“金声玉振”中,感受古老的中华礼乐文明。

“音创实验室”通过丰富的互动方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揭示乐器的发声原理和乐音的奥秘,用生动的事例讲述科技如何推动乐器的改良与创新,如何拓宽音乐的表达形式。在海滨沙滩的氛围空间中,观众可静静欣赏无人钢琴的精彩表演,了解钢琴的成长历程;穿过电子音乐时代廊道,观众可以感受到电子乐的独特魅力。进入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观众可以感受到音乐和数字影像的双重震撼,获得全新的视听体验。

什么是通感?音乐与人的心理和大脑之间有什么联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欣赏音乐的方式?在“爱乐俱乐部”展区,观众将找到答案。展区设计了多种交互形式,观众可沿着“通感专线”,通过视、听、触、嗅等多感官体验,看到音乐的色彩,闻到音乐的气味。观众还可戴上VR设备,观看艺术家在不同音乐中看到的幻境。在充满怀旧色彩的神曲录像厅,观众还可以重温那些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神曲,解开神曲为什么洗脑的疑问。

微信图片_20231107131221.jpg

“未来音乐厅”展区从音乐可视化、体感音乐游戏、AI作曲、脑波音乐、科研数据可听化等方面,展示当代最新科技为音乐创造的无限可能。通过音乐可视化技术,将音乐转化为变幻的图像,让观众看到跳动的旋律跃然眼前。根据科研数据制作的上帝粒子音乐、新冠病毒音乐……让观众欣赏到属于科学家的独特浪漫。电子科技大学参展的作品脑电波协奏曲,让观众只需沉思默想即可创作出独特的脑波音乐。清华大学团队设计的“宇宙八音盒”艺术装置,让观众能够听见宇宙八方的音乐与地球音乐之间的同奏,实现“天地共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科技馆展出“共和国血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从张仲景到屠呦呦 中国科技馆展出“医济苍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观展|中国科技馆“音乐秘境——沉浸式音乐科技体验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在中国科技馆“点亮科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6
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 中国科技馆展出“禾下追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