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欠70万不还 利用儿子微信消费110万规避执行 男子犯拒执罪获刑半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2 14:25

湖南邵阳一男子欠钱不还,竟利用儿子微信消费规避执行。据湖南高院11月1日晚消息,近日,邵阳新宁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被告人在此前的案子中被判还款70万余元拒不履行,利用儿子微信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构成拒执罪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

被告人刘某与多人产生民间借贷关系,2014年至2019年期间,经法院分别判决,刘某应当偿还肖某等三人借款合计70万余元及利息。因刘某始终不履行还款义务,该批案件陆续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立案后,法院送达执行通知书等相关执行文书,但刘某始终不予履行。2021年11月,法院在拘传刘某时发现,刘某利用其儿子小帅身份注册微信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消费年度账单共计110万余元,收入年度账单共计89万余元。同时,刘某还在明知自己名下车辆已被法院查封的情况下,依然将该车抵押给投资公司借得款项20万元,并将该款用作经营开支。

另查明,2019年至2021年期间,刘某在明知涉案执行义务未履行的情况下,仍坚持偿还案外人借款13万余元。

2022年,法院依法将刘某涉嫌拒执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审查立案。2022年9月,被告人刘某主动投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案件当事人应当及时、全面履行。被告人刘某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后,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具有坦白、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法院遂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

法官表示,履行生效判决内容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义务人应当严格履行。该案中,刘某通过种种手段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致使案件长期难以执行到位,胜诉当事人权益无法得到实现,最终的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任何想通过违法手段规避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出租车司机三年制造交通事故五十六起
法治日报 2024-02-07
“跨省抢救”的小宇泽离世5年多 肇事司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3-12-18
将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逃避执行 广东一被告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获刑
人民法院报 2023-05-21
利用网络游戏平台开设赌场 两男子分别获刑
中国法院网 2023-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