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东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第41个新物种
广州日报 2023-10-11 09:05

记者昨天从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管委会了解到,中山大学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近日再传喜讯。由李文均教授带领的微生物调查组团队在丹霞山调查发现了首例细菌新属级别物种,并命名为黄色丹霞杆菌,这也是在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的第41个新物种!该新属已于2023年10月4日正式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

“小小的微生物,大大的能量,丹霞山的微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将为人类保护地球家园带来新希望。”该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在丹霞山森林土壤中发现的黄色丹霞杆菌可以帮助植物的根系更好地适应丹霞特有的砂岩上发育的酸性土壤,可以有效收集环境中的氮元素,帮助植物适应丹霞地貌区高温干旱的山地环境。调查中还发现了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菌群,经过鉴定和培养,可以成为生态修复的生力军,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全新路径。

国内首次对国家公园候选地区域开展微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

据介绍,广东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首次加入了微生物多样性科考,更加全面地对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调查。此次的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考察中微生物多样性部分囊括了多样性调查、保护性收集和保藏该区域特色微生物资源、建立共享菌株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等多个部分,对于广东丹霞山的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国家公园候选地区域开展微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将会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系统物种多样性保护带来新理念,拓展了生物资源保护的领域。

其中,“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中微生物多样性调查主要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团队担纲。该团队前期针对广东丹霞山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生境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和保藏工作,目前分离培养和保藏了可培养细菌菌株资源2000余株,超过400株为潜在新物种。这表明了广东丹霞山得天独厚的丹霞地貌下孕育了非常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丹霞区系的存在提供了更多证据,值得进一步去保护、探索和开发。黄色丹霞杆菌新物种的发现可以拓展人们对“生命之树”的认知,新物种也意味着新遗传资源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文/卜瑜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亚洲最大!中国“种子银行”保存超万种近10万份野生植物种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1
浙江江山发现全球新物种“中华炭褶菌”
中国新闻网 2024-02-22
广东建设绿美保护地 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3-10-11
第六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顺利返航 发现15个鲸类物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6
珍稀丹霞梧桐首次实现整群异地迁种 落户华南国家植物园
中国新闻网 2023-06-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