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随笔|付聪林:难忘恩师
作家联盟 2023-09-30 10:00

作者|付聪林

党老师去世的时候,正是疫情期间,我是半年之后才知道的。给我传递这一讯息的同学,以为我参加党老师的葬礼了。当得知我也是刚刚听到老师去世并没有为党老师送葬的时候,吃惊地啊了一声,因为他知道我和党老师的关系极为要好,我们师生亲如父子。

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求学十多年,教过我的老师不计其数,有当过班主任的,在代过主课和副课的,多多少少都有点印象。但真正在人生路上影响我成长的老师并不多。无可非议,党老师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导师。

他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教我怎样学习,教我如何做人,虽然这已经是近40年前的事了,想起来却历历在目,如同昨日。现在,年过五旬,人到中午,党老师在我的心目中却始终占据着有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

党老师是我上初二时从王家墩学校转入上秦中学时的语文老师。记得写日记就是在他的手里开始的。他教我们语文,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写日记。他说这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哪怕一篇就是几十个字也要坚持写。他让同学写日记,他也坚持每周批阅一次。并在日记后面加上简短的评语。记得我的一篇短日记他打了个评语是“甲上”。当时,我不知道“甲上”是什么意思,但记得他很少给人打“甲上”。并在语文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评了那篇日记。其实,那是一篇应付差事的日记,很短:“下午放学,到地上取钥匙写作业,发现我家种的西红柿开花了。那金黄色的小喇叭花有点像沙枣花,但它却没有沙枣花的清香。”但党老师在最后一句下面用红笔打了波浪线,并点评说我观察仔细,写得传神。“那金黄色的小喇叭花有点像沙枣花,但它却没有沙枣花的清香。”说这句子就是神来之笔,聊聊几句话,让我在同学面前出尽了风头,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更是激发了我写日记的热情。我后来酷爱写作,这就缘于党老师那时的鼓励。

党老师是陕西西安人,会唱秦腔。那时间学校没有乐器,我们常常看到,他手里拿个算盘摇摆着配乐,高昂着头颅,眼神是那么的专注,声音是那样的宏亮,那么有板有眼的架势就像七一剧场的“戏子匠”,很是专业。后来我才知道,唱秦腔是每个西安人的“爱好”。直到他退休后,我找他时,他大都下午在城区的“茶府”唱戏。

党老师是个细心人,治学却很严谨。他衣兜里时常准备着很多二指宽的纸条,逢到看书或者聊天,他会把新的知识点记在小纸条,甚至同学们闲聊时的俗语他也要记下来,等夜深人静有闲空的时候,把它们分类整理在作文本上。我记得那本子用毛笔写着牛角集,智慧集,名人集等等的,少说也有十多本。后来他把这些“宝贝”都送给了我。我没事时,常常翻看,掌握了很多知识。可惜,这些“宝贝”在搬家时都遗失了。

党老师性格很温弱,但对学生要求却是很严格的。他常说:“严是爱,宽是害,不严不宽就变坏。”对不听话的学生说:“你们初中都没毕业,我看牛津(劲)大学都早毕业了。”有一次,趁他上课期间到办公室去的当儿。我们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从教室里溜出来,从学校公厕的墙头上翻过去,到邻近的乡政府电影院,看热播的电影《少林寺》。电影看完回来后,我们在教室门口探头探脑的,吓得不敢进教室门。他怕我们再出去惹事,就让一个同学悄悄地把我们哄进教室,我们趁他板书时,溜回了自己的座位,他自己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仍然在上他的课。打那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再不敢溜号了。

党老师不但是我的文学创作的老师,在生活中也根据他的人生阅历,给我暗授“秘笈”。因为他也有三个儿子,在处理家务事方面也是一个专家了。我结婚后不久,我们找他一起探讨文学。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几个年轻人。成家后:一要尊敬对方的父母,大是大,小是小。不要在对方父母面前说过头的话,你怎么对待岳父岳母,你的妻子也对怎么对待你的父母,二更不能说脏话伤人。你在岳父岳母面前要是说了伤人的话,你妻子也会在当着你的面说伤害你父母的话。夫妻之间要宽容忍让。两口子的矛盾往往都不是什么大事引起的,大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由于口角之争引发的。我一直记得这些话,在我发燥的时候,常常记起老师的“忠告”,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妻子对我的父母亲要比对她的父母亲亲热,遇事总是向我母亲讨教。这都成了指导我处世的经典。

1994年,我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因爱好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被评为“全市十佳文化新闻工作者”,同时被授予“全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党老师晨练时,看到中心广场的宣传栏后,激动万分,特地骑自行车跑到乡里,对不修边幅的我说:你太不注重形象了。这么大的正规场合,照出的像应该穿上西服。怎么衬衣领子都皱皱巴巴的。这让我很是感动。这就是我的党老师,不但引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也给我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点亮了航标灯。他对自己疼爱的学生的期望值是那么高。这事尽管过去很多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付聪林,甘肃省作协会员,张掖市作协理事,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省级发表小说散文100多篇,新闻作品5000余件。张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州区劳动模范,甘州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现为张掖人民广播电台采编部主任。《张掖日报》驻甘州区记者。2021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者30年“光荣称号。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写作|宋云:最大的给予
作家联盟 2024-03-30
任振鹤在张掖市现场督导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工作
新甘肃客户端 2023-12-05
甘肃省纪委监委召开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
啄木鸟 2023-11-02
时尚民乐奏响难忘老歌 颂今流行国乐音乐会即将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随笔|王成家:难忘豆豉茶
作家联盟 2023-08-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