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导演奚志农:雪豹“恩赐”的那些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19:27

世界上有60%的雪豹分布在中国,但人们却鲜有机会一睹它们“雪山之王”的真容,所以,在海拔4700的青海昂赛峡谷中,当一只威严机警的雪豹母亲和两只萌萌的幼崽进入了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镜头时,可想而知他的激动, “看到的一瞬间,我说天啊,太幸运了!”那一刻,奚志农知道,不可思议的梦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由奚志农导演、专业摄影师柯炫晖与牧民摄影师达杰、次丁、更求曲朋组成摄影团队,“探险”六年拍摄的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已于8月4日上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摄影师自己拍摄完成的雪豹电影。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奚志农说:“雪豹几乎可以称作这个星球上观看野生动物的‘天花板’,它的神秘,它的力量,它的令人着迷的眼睛,它的轻盈迅捷的动态,在漫长的岁月里迷倒过很多的人。但是,科学界对它的认识差不多从70年代之后才开始出现。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关于雪豹的电影,这也是一件特别让人欣喜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30807153647.jpg

找,十天、二十天

奚志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和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奚志农向北青报记者讲述说他与雪豹的缘分开启于2015年,当时,奚志农的老朋友才旦刚刚调任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担任县长,才旦热情地要求奚志农来到昂赛大峡谷采风,拍摄这里的野生动物。昂赛乡位于澜沧江源头,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所在地,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

奚志农到达昂赛之后就被高山峡谷的地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所震撼,恨不得扎根在这里,“我在中国追寻野生动物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么大群的动物都不怕人,白马鸡、岩羊、连生性胆怯的马麝都不怎么怕人,我第一次去就差一点看到了雪豹,这一切都让我流连忘返,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2016年初,因为牧民次丁救了一只雪豹,奚志农再次前往昂赛,当时,次丁和达杰都已经是野生动物摄影的爱好者,但奚志农并没有看到他们拍摄的照片。等到三月份,奚志农又一次来到昂赛,得知次丁和达杰居然用简陋的卡片机拍到了雪豹,这让奚志农羡慕至极,“雪豹是昂赛大峡谷里最激动人心的词语,我从来不敢奢望自己能够拍到雪豹”,但是,兴奋过后,奚志农又不免遗憾,“他们的设备实在是太低端了,很多照片都是虚的,我觉得应该能让他们有更好的硬件去拍到更好的素材和画面。”

微信图片_202308071536471.jpg

奚志农由此将达杰和次丁收纳进入自己在2004年创办的“牧民摄影师训练营”,之后,牧民更求曲朋也加入了,奚志农给他们配备了摄影设备、教他们学技术,让拥有绝佳客观条件的牧民也能拍出高质量的影像和野生动物的神韵。

达杰、次丁和更求曲朋成为了昂赛的“在地”摄影师,一步步地学习拍摄,并追踪着雪豹留下的蛛丝马迹,奚志农透露,耐心的等待和寻找已经成为了创作的一部分,“发现雪豹是最困难的,可能前面有十天、二十天都是一直在找,牧民们通过雪豹的脚印,甚至去闻石头上雪豹留下的气味,来判断雪豹的活动范围。”尽管如此艰难,但是摄影团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总是期待在下一次就能遇见”,达杰笑称自己连做梦都是拍到了两三只雪豹,如今,凭借丰富的经验,雪豹只要在哪个遥远的山巅一露头,牧民摄影师们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立刻停车,扑过去架起机器。

雪豹接纳了我们35天

2019年的时候,奚志农和摄影师团队一起发现了雪豹和幼崽的洞穴,这只雪豹也成为了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中的绝对“女主角”。为了不惊扰到雪豹一家三口,奚志农和摄影团队在非常隐蔽的位置搭起了帐篷,离洞口大概隔着七八十米,中间还有一道流石滩。

奚志农记得自己当时极度兴奋和焦虑的心境,“根据全世界之前的先例,发现人类后,雪豹99.9%的可能会遗弃这个洞穴,然而,这只雪豹竟然接纳了我们35天,在这35天中,我每晚睡觉都在担心,会不会第二天一睁眼,雪豹妈妈就把两个孩子带走了,永远地消失了?我每天都是这种喜忧交织的心态,最终能够拍摄35天,我真的是太感恩了。”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雪豹一家三口在35天之后,还是悄无声息地搬走了,一度成为了“消失的她”,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奚志农说:“我们也只能推测,也许她觉得小雪豹已经长大,已经能自己走出洞穴了,相对来说,那个洞就变得狭小了,是不是它们要换一个更大的栖息空间才安全。”

除了雪豹一家三口之外,更求曲朋拍摄到的雪豹交配的画面,以及雪豹养育幼崽所表现出的母爱亲情,都是奚志农认为非常“罕见和稀有的”,只有片中这种生长扎根在那里的牧民日积月累才能做到。

对于拍摄野生动物,奚志农一直在强调一个原则,就是“在野生动物的安全和拍摄画面之间,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野生动物的安全”,在拍雪豹的过程中,团队也本着这样的原则,因此难免有很多不得不放弃的镜头。比如在拍摄小雪豹在岩石上睡觉的镜头时,小雪豹一度非常紧张,趴在那里不停地嘶吼,拍摄团队就立刻进行后撤,一直撤到了一个让它感觉到安全的距离。

高原雪域到处都是积雪和冰川,给追寻雪豹带来了危险,“不仅开车特别难,而且寒冷也让人难以抵御,摄影团队经常在拍摄时,手脚都冻麻木了,有时候车子陷在冰水中无法启动,摄影师团队就只能在车里面睡觉”,摄影师达杰透露,“拍摄时,最危险的是遭遇到棕熊,有一次,我们在距离很远的地方拍到棕熊打闹的镜头,结果被它们发现了,立刻就向我们这边冲了过来。”

不过,总体来说,拍摄过程还是“有惊无险”的,奚志农说:“不仅是拍摄雪豹的六年,就是在我整个40年的拍摄生涯中,我遇到动物攻击和伤害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而一些自然条件造成的潜在危害,只要充分地预估,还是能够尽量减少的,“比如,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山区暴雨之后,山谷中的泥石流;以及特别险峻和陡峭的地形,都会造成攀登和驾车行驶的困扰,在这方面,我有那么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是很小心和谨慎的,所以,也一直很幸运,就像那句著名的话所说的‘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这些年来我所遭遇的也不过都是‘擦伤。’” 

纪录片错过日子

目前,几位牧民摄影师们依然在昂赛拍摄着关于雪豹的新素材,奚志农告诉记者:“这两年,摄影师们还拍摄了很多新的画面,但因为电影定版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最新的画面并没有办法加进来,这是有些遗憾的。”  

现在的牧民是否还能够找到纪录片中的雪豹一家三口?奚志农坦言“追踪的条件有限,雪豹又隐藏在峡谷高原中,目前还没有能够继续拍到这一家三口的新生活。”

在昂赛,达杰是村里第一个把镜头对准雪豹等野生动物的牧民,他和次丁、更求曲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会与野生动物摄影师产生交集,而如今,他们的人生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奚志农告诉记者:“在过去,他们卖完虫草之后,可能会换一辆更气派的摩托车,或者再换一辆汽车,但现在,这在当地已经不时髦了,时髦的是谁的相机好,谁能拍到好照片。”而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到,牧民摄影师已经有了“摄二代”的传承,达杰7岁的女儿康卓已经扛起了摄像机,并且拍到了雪豹,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雪豹拍摄者。

本着“用影像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关注”的愿景,奚志农在2004年便开办了“牧民摄影师训练营”,以此培养更多“在地”摄影师,让越来越多的一线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奚志农透露:“目前,牧民摄影师训练营已经有40多名学员,他们就工作、生活在保护区,拥有绝佳的拍摄机会。”

在这些年里,奚志农也反复地培训这些摄影师,“我会花很长的时间跟他们朝夕相处,而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非常快,一方面体现在技术和装备上,他们从使用微型机到使用大型摄影机,还学会了操控无人机,也使用了红外相机来监测和拍摄;另一方面,他们很多人从不怎么会说汉语到汉语说得非常流利,自身也得到了历练。”

  奚志军希望借助“牧民摄影师训练营” 等项目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一线生态保护工作者,就像是昂赛峡谷的牧民一样,可以从一个旁观者成为一名记录者,然后又成为高原上的一个守护者。正如《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制片人郭永浩所说,这是在用很美好的一种方式去记录,“在地摄影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去做一个他们笃定愿意去做的事情。

没拍雪豹前的日子

奚志农是1983年开始接触摄影的,从做摄影助理的助理起步。在跟随一个摄制组去云南拍摄关于鸟类的科教电影时,他因为看不惯摄制组去拍鸟的标本,把鸟用绳子拴起来拍摄的方式,暗自下决心自己要学会摄影,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在逐步深入地掌握了摄影技术之后,奚志军发现不只鸟类,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动物都没有被拍过,“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的人生也因此被改变。”

科技的进步,让现在的人们能轻易地按下手中的快门,也多少能够定格一些美好的画面,然而,如何让照片具有更大的意义?奚志农在早期就树立了“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拍摄”的理念,这让他的照片有了灵魂。

1992年至1996年,奚志农六进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第一个拍摄到滇金丝猴清晰影像资料的人,将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因四处呼吁、保护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而丢掉了工作。1997年,奚志农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极大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当绿孔雀、亚洲象的栖息地遭到毁灭的威胁时,他再次用镜头“说话”,并且积极奔走,甚至走上法庭作证。   

而奚志农拍摄的照片仿佛让人感受到生灵与自然之间的温柔低语,他对此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就是一位普通的记录者,“我的照片,我从来不敢称为作品,作品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才能留下的,那是多么神圣和高深,而我就是一个对于大自然的崇拜者和忠实记录者而已。”

就连提及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是否会拍摄第二部,或者另有何种拍摄计划,奚志农都表现出“低姿态”,“如果没有制片人的不懈努力,没有电影频道1905的全力支持,没有大家的同心协力,我想象不到能够拍摄出这样一部纪录片,这是所有人共同造就的作品,也是所有人把《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推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对此,我感激不尽,希望这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这部纪录影片的联合监制、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所说的,让中国电影多元和丰富,如果纪录影片能叫好叫座的话,我们希望能够接着做下去。”

未来的日子

习惯在野外工作的奚志农因为影片的宣传和分心繁杂事务而感慨时间和精力不够用,“我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年能够在大自然中拍摄8个月,在自然中,我是最惬意和放松的,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这些年却根本达不到。”

微信图片_202308071536472.jpg

奚志农对于野生动物和自然永远是敬畏的,“我奢望与野生动物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虽然我有这个心,但人家怎么会领情和买账?在它们的眼睛中,人类只有一个面目,就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敌人。虽然我拿的不是枪,我拿的是摄影机,但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个样。我虽然努力,但是这个信任关系没有那么快能够建立起来,这得需要漫长的时间。”

在奚志农看来,人类和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的生物,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在动物保护方面,奚志农称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40年来,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尽个人最大努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在本质上,我们无法改变现状。这要通过完善法律,依靠环保意识的高度普及,才能寻找到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让奚志农欣慰的是,很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走进影院看《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并且表达了对于动物的喜爱,“很多年轻人都为这部影片呈现的人类、野生动物与自然互动共生的状态而感动,这也是我觉得自己的使命所在,不要让动物的身影隐没在混凝土森林中,不要让城市的人遗忘和忽视自然,我希望我们中国的野生动物不断地被看见,被我们中国人看到,被世界所看到,由此来了解中国这块土地的美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视野 | 西藏尼玛:“肇事”雪豹放归自然
新华社 2024-05-10
新疆一摄影爱好者记录到雪豹活动影像
中国新闻网 2023-11-02
摄影师和牧民一同花6年时间拍摄完成首部罕见的雪豹纪录片
扬子晚报 2023-08-14
牧民也能拍大片,镜头中雪豹有何不同
中国青年报 2023-08-11
朱亚文献声旁白,《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展现生命之美
北京日报 2023-08-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