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孩子为何总“吃手”? 口腔医生提示家长要当心了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 2023-05-26 07:30

VCG41174422699.jpg

“孩子总吃手该怎么办?”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家长咨询口腔科医生。也有些家长带孩子来看牙时,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手指甲都被咬秃了,十个手指端都有不同程度变形,出现胼胝甚至病理性弯曲,部分孩子的手部皮肤出现溃破和感染,牙齿的排列和面型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家长非常焦急,不知该如何控制。接下来顺义妇儿医院口腔科任志明医生就来和家长朋友们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一岁以内的孩子,因为进食母乳或者奶粉,会有相应的吸吮反射,也就是正处于“口欲期”。在未进食时间,也会通过“吃手”或咬玩具或衣物来获得吸吮的满足感,该阶段的吸吮行为属于正常,不必过多干预。任志明医生强调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手部卫生,以及孩子接触的物品表面的清洁,以免出现肠道、皮肤或口腔粘膜细菌感染。

戒奶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上幼儿园之前部分孩子仍然会“吃手”,可以通过检查排除是否存在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并关注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紧张情绪或压力过大的情况,需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多陪伴、亲子游戏、适当的户外活动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悦,充满幸福感,“吃手”的习惯会慢慢改掉。

幼儿园期间,也有一些孩子仍在“吃手”,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多用心观察,孩子经常在什么时候会“吃手”,了解孩子近期的情绪变化以及在学校的一些经历,耐心与孩子交流。切忌采用强暴的方式和过于严厉的语言训斥来制止“吃手”行为,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任志明医生说,如果孩子的“吃手”动作一直未得到缓解,且出现了相应的牙齿畸形,建议家长及时就诊口腔正畸科进行必要的矫正治疗,以免出现更加严重的颌面及牙齿的排列畸形。

针对临床上经常见到小学生甚至中学生也一直有“吃手”的习惯的病例,任志明医生强调家长朋友应特别关注,除了遵医嘱行必要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外,不可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适当与孩子进行谈心,了解近况,缓解孩子生活及学习上的压力,找到“吃手”的原因,必要时需结合心理科医生的建议,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一起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文/口腔科 任志明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口腔健康如何维护? 这些您都做到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三岁以内的孩子如何护理口腔并成功配合看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9
三岁以内的孩子如何护理口腔并成功配合看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维护口腔健康 这些好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避开损害口腔健康的四大误区 很多人踩坑了
北京儿童医院妇儿中心 2023-08-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