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涉农贷款增量提质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证券日报 2023-02-15 10:32

在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方面,金融机构助力必不可少。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对“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作出了相关要求。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银行业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银行业涉农贷款实现了较快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银行支持乡村振兴以及粮食安全领域的信贷投放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总量和结构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上述文件的出台为下一步信贷资金安排指明了方向,一系列金融举措将助力补足乡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短板,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水平。

近年来,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银行业涉农贷款实现了较快增长,涉农信贷投放力度逐渐加大。2月10号发布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季度监测指数显示,2022年四季度指数值增长至187.34点。在融资服务方面,2022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创下近年新高,领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9个百分点。

从金融机构来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五家国有大行涉农贷款余额总计15.1亿元,约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31%,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主要力量。

上述文件还提到,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

杜阳认为,担保业务的开展将充分发挥其增信、分险和赋能的作用,优化银担合作机制,有助于农业农村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记者,通过引入信贷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分担风险,可提高银行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同时,银行机构还可以发掘自身产业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地方农产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瓶颈,提高农业附加值,反过来也能进一步开拓农业贷款业务空间。

在杜阳看来,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担保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度融入农业场景,深化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出切实满足农户需求的信贷产品,着力提升产品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二是要实行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农户的经营成本,践行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三是要防范业务风险,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有其特殊性,金融机构需要根据特定行业风险点,制定风控策略。同时,提升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完善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以来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06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以来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06
金融解决鱼链痛点难点:“鱼塘贷”“电费贷”……珠海涉农信贷助力广东乡村特色产业
南方都市报 2023-09-19
工行北京分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再谱金融兴农助农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信贷投放加码 特色产品迭出 银行多维发力支持乡村振兴
中国证券报 2023-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