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5楼财经 | 上海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未经父母同意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8 14:55

2月18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案。新修订的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最终通过的条例新增一条规定,“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上海市于2021年启动《条例》的全面修订工作,一方面确保《条例》与上位法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总结固化有效经验,回应本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营造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条例》共九章,八十七条。在体例结构上,《条例》整合了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增设特别保护章节,并补充了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既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衔接,也体现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特点。

《条例》细化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制度,明确学校的关爱帮扶、传染病防治、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突发事件和伤害事故应对、欺凌防治、性侵害预防等管理职责;关注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干预等予以明确;结合“双减”政策,对学校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休息、娱乐等时间,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等作出规定。

《条例》对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便利服务设施设置、突发事件保护、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管理、烟酒彩票管理等内容作出规定;并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向未成年人开放要求、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未成年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限制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作了回应。

相比一审稿,最终通过的条例新增一条规定,“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与未成年人进行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交易行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此外,条例专设“网络保护”一章,明确了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主体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具体职责。对相关主体共同做好网络沉迷、网络暴力、非理性消费、饭圈文化等网络乱象的预防与整治作出明确规定。

条例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条例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产品和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鼓励网络产品和服务者提供者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相应的保护性使用模式,引导未成年人在该模式下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同时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利用电子身份认证等技术,识别参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西藏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
法治日报 2024-04-16
预防网络沉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2
预防网络沉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今日实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年1月1日施行!这些全有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6
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出台 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防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