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卷尺、测绘仪器等展品 串起罗哲文文物保护的一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6 21:16

1月16日上午,“业守精勤 匠心永驻——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位于神武门展厅,展出了罗哲文生前出版的书籍、珍贵手稿,以及他使用过的相机、卷尺、测绘物品等,这些都生动展现了罗哲文波澜壮阔和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的一生。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故宫博物院主办,从2025年1月17日正式开展,将持续至3月9日。展览分为“学社门生 梁门弟子”“文物卫士 古建护神”“长城使者 烽火传人”“以身许国 世人共誉”四个部分,除了罗哲文生前遗物,还展出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知名艺术家为致敬罗哲文百年诞辰创作的艺术作品63组,种类涵盖刺绣、玉石雕、木雕、内画等众多手工艺门类。

师从梁思成 与古建筑结缘

展览第一部分,详细讲述了罗哲文从懵懂启蒙到乡镇中学,考入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先生,并在清华任职的求学与成长之路。

中国营造学社是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民间学术研究团体,1929年由朱启钤倡办。1940年,营造学社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招考练习生,罗哲文也参加了考试,因心灵手巧引起主考官刘致平的注意,成为营造学社的一名练习生。

入社后,罗哲文先为刘敦桢抄写《西南古建筑调查报告》文稿,同时练习为报告画插图。后因梁思成要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需要测绘方面的助手,机缘巧合他就成了梁思成真正的“弟子”,自此与古建筑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展出的罗哲文手稿里,有一封他写给中国文物学会付清远的建议。信中提及“梁思成先师110周年文章,准备用三篇。一是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与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意见;二是文物古迹也是“有形有神”、“有声有韵”——兼谈文物保护的中国特色;三是如果能找到保护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的一篇文章可加进去。”

首提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参与多项世界申遗

展览第二部分“文物卫士 古建护神”作为展览的核心篇章,通过五个单元全方位展示了罗哲文在我国文物保护尤其是古建筑保护修缮与管理方面的卓越贡献。

1981年,罗哲文与同仁首次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创新性地提出“点、线、面”综合保护理念,强调保护应涵盖建筑本体、整体格局和文化传统。

1985年3月,罗哲文、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等四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同年11月 2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决定。

中国于1985年12月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87年12月,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罗哲文还参与了倡议大运河申遗活动。2005年12月15日,他与郑孝燮、朱炳仁三位先生联名致信京杭大运河沿线18座城市的市长,建议京杭大运河“申遗”。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关注和搜集大运河资料,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罗哲文打破固有观念首倡“线性遗产”的概念。在他逝世两年后的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这部分的展览里,有一件《大运河之歌》主题雕塑,及《龙城古运河》金坛刻纸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创作手法,讲述着大运河两岸市井繁华、烟火升腾、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烽火传人 绘制八达岭长城维修规划

展览第三部分“长城使者 烽火传人”着重呈现了罗哲文与长城的不解之缘。展台里,一件主题为《盛世中华 万里长城》的根雕作品向罗哲文致敬。他倾其一生致力于长城保护,不辞辛劳地奔走于长城沿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积极推动保护维修工作,被誉为“万里长城保护第一人”。

1948年秋,林徽因安排罗哲文实地考察长城,罗哲文选定了距北京较近的八达岭与古北口两处战略要隘作为考察地点。他不顾险阻,辗转乘车、骑驴、徒步,数日后终抵达目的地。极目远望,如巨龙般飞驰于群山之间的万里长城使罗哲文年轻的心灵受到了波澜壮阔般的震撼,他匆匆拍摄几张照片便撤离。虽这次寻访未达到实地测绘的目的,但开启了他毕生与长城的深厚情缘。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建议维修长城,时任政务院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任务交予罗哲文。他们一行重点勘察了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经过三个月的实地勘察并广泛查阅资料,取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他绘制了一份八达岭长城的维修规划,并请梁思成审定。梁先生提出“整旧如旧”等原则,强调保留长城古意。规划获批后,罗哲文协调各方,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修复,使八达岭长城重现雄姿。这次维修开创了新中国长城保护历史的先河。

随后罗哲文又相继主持和参与了居庸关、山海关、金山岭、慕田峪、司马台、九门口、玉门关等地长城的修复工作,全国所有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长城修复工程,都直接或间接地倾注了罗哲文的心血。罗哲文还于1957年出版了《万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后又陆续编撰有关长城的图书画册,以历史文献与现状考察相结合,对长城的起点、长度、分布及沿线、民族关系等进行深刻研究论述。

遗物故事:外出携带三个相机拍摄古建筑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展台上陈列着罗哲文生前使用过的多款相机,有尼康、甘光、基恩士等品牌,还有彩虹牌照片放大机,展墙上还展示着罗哲文拍摄的辽宁沈阳清代昭陵陵园角楼、河北唐山清东陵陵园、陕西咸阳汉武帝茂陵汉阙等古建照片。

据罗哲文之子罗杨介绍,这些父亲生前的遗物都是他借给主办方展览使用的。“父亲进入营造学社之后,梁思成交代他必须要学会照相。因为当时测绘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那时都需要深入古建现场,拍下照片为测绘提供参照物。”

他还表示,以前胶片机的时代,父亲外出考察古建筑的时候,一般会随身携带三个相机,一个是黑白底片,一个彩色负片,另一个彩色正片。后来数码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罗哲文又用上了长焦距镜头、及广角透视等款式类型的相机。

面对古建筑内部缺乏电源的技术难题,罗哲文还创新性地运用自然光线、镜子反光等方法突破拍摄瓶颈。早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拍摄工作中,他专门搭建了高达10米的脚架,通过反复调试不同曝光时间,最终获得了弥足珍贵的考古影像资料。

1988年,罗哲文撰写的《古代建筑摄影》一文,系统阐述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强调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即便年过八旬,他依然坚持带着相机走遍各地,记录珍贵文物古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故宫新展纪念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百年诞辰
中国新闻网 2025-01-17
看展 | 故宫博物院“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6
共筑首善北京 创建文明城市 | 三庙一塔品历史 千年运河焕新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7
纪念“万里长城第一人”!八达岭长城办展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7
罗哲文生平回顾艺术创作展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罗哲文生平回顾展”在颐和园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9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年底前免费开放!四大景区打造水上环线
北京通州发布 2022-08-06
筹建东、西两馆 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征集文物展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