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树群让路百米见证绿色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6 08:25

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值得一提的是,该条高速公路上的门头沟清水镇齐家庄隧道,在原本的施工图纸上并不存在,之所以要建这段长度仅有290米的“超短隧道”,就是为了保护一片树龄最高超300年的古树群,为此造价多了1.4亿元。如今,这处61株古树群仿若一片小森林,形成了一处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绿色景观。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活化石”,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古树要算经济账,更要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京蔚高速为300年树龄古树群让路百米,有力见证了交通建设者的绿色担当,正是北京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

事实上,在古树保护方面,北京一直不遗余力。 比如,树龄达3500年的密云区新城子镇“九搂十八杈”古柏,是北京最老的古树。为了拓展它的生长空间,改善生长环境,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按照“护树、移路、建园”的思路,将古树旁边的松曹路向东平移了19.4米,并腾退周边建筑,使古树的总体生长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在当地干群和管护者的悉心照料下,这棵古柏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成为北京古树名木保护卓有成效的又一个鲜活例证。

近年来,北京在保护与增强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北京共有古树名木4.1万余株,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古树和古都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共同造就一幅幅美妙永恒的画卷。这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京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力度呵护古树的健康和安全。

比如,突出法治护航,加强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从出台《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到编制《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从发布全国第一部《古树名木评价标准》,到陆续出台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快速诊断等地方标准规范,法规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备,为北京的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坚实支撑。

又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开展全国首次大规模区域性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形成“一树一档”古树名木体检报告。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古树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和古树学校,实现了从聚焦古树名木个体,向保护古树名木生境整体的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古树名木散布在传统村落、城市街巷,受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病虫害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叠加影响,生存环境面临着诸多威胁。对此,北京市各地和相关部门需继续发挥古树名木保护法规制度体系的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奖惩措施,借力现代科技,引入视频监控设备,借助5G高速网络、AI智能分析,全方位、全天候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推动管护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更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唱好“大合唱”。比如,开展古树认养活动,满足企业、市民等参与保护古树的意愿;开展“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鼓励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和实践,从保护好每一棵古树做起,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点带面、久久为功,持续筑牢古树名木保护屏障,让“绿色文物”一直保持生机盎然,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不竭绿色活力。

文/威利

摄影/北京日报记者  李博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