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需要政策杠杆务实发力
光明网 2024-11-12 11:30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现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086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加大科技投入、成果转让和科技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937亿元。

税收杠杆对科创和先进制造业的调节是准确的,而且易于直接产生成效。实际上,不只是减税降费手段,近些年国家层面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杠杆不断协同发力,正在形成一种推动科技创新的改革合力。

比如,一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立并完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方面着力破五唯、立新标,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标准,让改革有“立”有“破”。

比如,一方面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加快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增速;一方面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卸除繁琐机制枷锁,让改革有“增”有“减”。

再比如,一方面明确院士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打破院士“终身制”;另一方面推动形成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给与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以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安排,让改革有“严”有“宽”。

当然,政策协同发力是一种“驱万途于同归”的系统效应,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革薄弱点。尤其,根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我国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维度,与科技强国相比,差距虽在缩小,却也不容小觑,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升。把这个问题按照人、财、物、地分解一下,就会发现还有很多政策杠杆协同的发力点。

从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上讲,这需要政策以需求为牵引,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虹吸”全球一流人才。

从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上讲,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等重要区域,坐拥优越地理区位、良好产业基础、优良创新环境,政策应强化激励这些地区瞄准科创世界先进水平,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从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领域和学科来讲,中国需要在更多基础研究领域“无中生有”,如宇宙演化、脑与认知、未来网络、深海空天;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打破瓶颈,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核心种源。这些都需要政策杠杆精准支持。

从科技全球合作和创新要素全球流通上讲,这需要我们持续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向全球广发“英雄帖”,让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向中国汇聚。

科技创新既是宏观趋势,又是千万个微观问题,需要每个难点都有对应之策、对应之责任主体。据称,今年在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带动下,1至10月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每项和科创相关的政策杠杆,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看成果,但应该有同样的务实效果才对。

文/光明网评论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
光明日报 2024-07-14
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
经济日报 2024-06-15
双链融合打造创新加速度
经济日报 2024-03-09
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创新
光明日报 2024-02-28
加强文物科技创新,13部门联合发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1
激发人才活力 让科技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光明日报 2023-11-19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 2023-10-12
北京立法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拟推出战略科学家负责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