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在北京“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表示,北京已拥有四个综合保税区,形成了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聚焦前沿研发创新、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依托双枢纽提供快捷物流支撑、亦庄综合保税区服务战略高端产业落地的综合保税区发展格局。
朴学东表示,北京在全国首批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全面落实30余项对标措施。今年1-8月,北京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市0.7%的面积贡献了33.6%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 18.8个百分点。其中,综合保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带动北京地区上半年罕见病药品进口规模居全国之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实现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全模式通关。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率先探索智慧监管模式,已完成首票货物入区,正式开关运作,烯谷科技、凡知国际、索英智储等首批企业入驻,入驻企业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打造以服务贸易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率先落地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保税、免税、跨境电商”相衔接、“保税+消费升级”等试点,探索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落地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加强区内外联动,打造罕见病药品“保税备货、分次出区、临床应用”的全链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国唯一跨省级行政区划的综合保税区,积极探索共商共建共享新模式,今年完成首票进口药品通关,全面启动生物医药国际贸易业务;实现跨境电商保税出口等新模式落地;大兴机场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投用,通关功能更加完备。
此外,综合保税区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近年来陆续布局中国国际检验检测科技创新中心和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等一批功能性平台,吸引8家外航代表处入驻,开工建设国内首个高推力发动机维修项目,推动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落地,2023年进出口值1228亿元,首破千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依托国际生物医药园,推进卡尔斯、意胜生物、钰犸大动物实验平台等保税研发、生产项目入驻投产。
在介绍北京“两区”建设总体进展成效时,朴学东表示,在“两区”建设带动下,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2023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55.5亿美元,占全国的8.7%;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6.4亿美元,规模连续实现正增长;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连续突破3万亿元;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服务贸易规模、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比持续居于引领地位,为首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