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比愚蠢更可怕的,是“小聪明”
有书 2024-07-20 16:00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里,康熙皇帝病危,急召八位皇子来畅春园宣布遗诏。

这天晚上之前,没人知道康熙要把皇位传给哪个儿子。

为了这个空悬的嗣皇帝之位,皇子们已经明争暗斗十四年。

如今终于到了公布答案的时刻。

“朕将传位于第四子。”

康熙微弱的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皇子情绪激动地质疑,也有人第一时间向新皇帝磕头效忠。

皇四子不理会他人的反应,他握住父亲冰冷的手,接过了这炙手可热的权利。

这个在九子夺嫡中最低调的皇子,高调地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就是雍正皇帝胤禛。

实力强大

从出生起,胤禛就是个不引人瞩目的皇子。

因为母亲出生低微,胤禛一出生就被送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养母对他视如己出却早早过世,11岁的胤禛又回到了亲生母亲身边。

这时,他的生母已经有了第二个儿子,对胤禛这个一天都没有抚养过的儿子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亲情。

母爱缺失,父爱同样照耀不到这个孤独的孩子。

康熙一生儿子众多,能被他关注的,要么像太子胤礽那样贵为储君,要么像八皇子胤禩那样聪慧机灵,要么像老十胤䄉那样母亲家世显赫。

很显然,这些优势胤禛都不具备。

他需要找到突破口来获得父亲的目光。

他的第一个办法是投其所好。

康熙皇帝喜欢书法,字写得也非常漂亮,雍正就苦练父亲的字体,甚至练到康熙自己都分辨不出的程度。

康熙看到自然非常开心,还为此特别嘉奖了他。

当然,光靠小把戏就想受到青睐是不够的,雍正最大的优点就是踏实肯干。

他明白,要想得到康熙的青睐,必须要拿硬实力说话。

康熙皇帝执政后期对政务十分懈怠,各级官员工作也有样学样,清廷内部“懒政”的现象愈演愈烈。

康熙五十二年,顺治皇帝的一个妃子去世了。

康熙对此高度重视,没想到办理丧事的官员们却敷衍了事。

皇帝很生气,命令胤禛前去调查。

胤禛刚正不阿,行事从不顾及私情。

很快,他就呈上了调查结果,把偷懒耍滑的官员全数上报。

康熙赞叹胤禛办事干脆利落,也十分欣赏他的刚正耿直的性格,于是在朝政中对他更加倚重。

史料记载,仅康熙六十年和六十一年这两年,胤禛就负责了祭天祭祖、复查会试试卷、清查粮仓等多项具体工作,每件事他都一丝不苟,办理得极为出色。

与此同时,他最大的对手老八胤禩,却整天忙活着在皇帝身边表现,思考怎么拉拢更多的大臣支持自己,打压其他竞争皇位的兄弟。

这些小聪明,让他在九子夺嫡的中期异军突起,许多朝臣都涌入他的麾下,八王党一时如日中天。

可是,小聪明犹如夏日晨露,漂亮,但实在短暂。

会做人情只是锦上添花,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终究是空中楼阁。

任何一个明君,都需要实力出色的臣子,康熙也不例外。

他对老八这种结党营私、不干实事的风格越来越厌恶,终于,借一次送礼有误的小事,与老八恩断义绝。

就这样,最被人看好的“八贤王”因为他的小聪明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宋代著作《官箴》中说:

“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一门心思抄近道、走捷径,醉心于这些小聪明中间,反而让人懈怠了自己的分内之事。

这样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上升之路越走越窄。

洞悉人心

胤禛工作能力出众,但也不是一门心思只扑在工作上。

作为康熙皇帝的儿子,胤禛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父亲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康熙提供情绪价值。

晚年的康熙既要处理政务,还要解决儿子们之间的争斗,终日郁郁寡欢。

此时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刻,皇子们都忙于在储位之争中站队,没谁真正关心康熙皇帝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胤禛敏锐地捕捉到了父亲的心态变化。

康熙去圆明园小住度假时,胤禛别出心裁地在园子里修了一个牡丹台,专供父亲观赏游玩。

在这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里,康熙还见到了胤禛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据说第一次见,康熙就对这个孙子情有独钟,甚至破格带到身边养育。

后来,康熙每当心情低落,都会来圆明园寻求慰藉。

在这里,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爷爷,一个普通的老人。

强大如君王,也需要在脱下外在身份的短暂瞬间,感受片刻人间温情。

洞悉人性,并善于利用人性的特点展开经营,是胤禛的第二大优点。

他不仅凭此赢得了康熙的赞许,还将重臣年羹尧和隆科多收入阵营。

年羹尧隶属胤禛管理的镶黄旗,手握重兵。

对待这个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胤禛却从不赏赐拉拢,反而多次对年羹尧的一些小错误大加申斥。

胤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年羹尧桀骜不驯,需要借此打压他的锐气。

只有把刀打磨得趁手了,才能为自己所用。

而对于掌管禁军,贴身保卫康熙的隆科多,胤禛却换上完全相反的手段。

隆科多是胤禛养母的弟弟,于是胤禛主动攀关系称他为“舅舅”。

其实,俩人的年龄相差不大,可作为皇子的胤禛如此抬高对方的身份,让隆科多倍感受用。

开展一段关系前,先给足了对方面子,才好开始进一步合作。

在这样的经营策略下,隆科多对胤禛印象极好,渐渐站在了胤禛的阵营当中。

胤禛明白,世间万事,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人性。

善于洞察人性,利用人性,才能用小计,谋大事。

谋略得当

九子夺嫡初期,所有成年的皇子几乎都参与到储位之战中,把朝堂搅了个乌烟瘴气。

这时候胤禛实力尚弱,于是他选择避其锋芒,干脆钻进自己的王府中闭门不出,与和尚、喇嘛参禅论道,一副寄情佛门的样子。

他还整理了一本诗集,在封面题字自称“天下第一富贵闲人”。

与胤禛这个“闲人”相比,其他皇子可就“忙”多了。

大皇子胤褆就是一个例子。

胤褆是康熙的长子,太子倒台后,康熙命令他看管监视。

胤褆觉得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于是向父皇进言说:

“您要是想杀了废太子,不用亲自动手,我替您就办了。”

言多必失,争储之意已经表现到了明面儿上,而且丝毫不顾及兄弟亲情,怎能不让康熙反感?

康熙极为愤怒地斥责了胤褆,不仅革去了他的爵位,还把他圈禁了起来。

争了半天,却是白忙活一场。

反倒是不争不抢的胤禛,在对比下更为明智,康熙对他颇为欣赏,将他进封为和硕雍亲王。

老子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又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不是放弃努力,也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而是量力而行,根据时机而定。

康熙朝,太子两立两废。

到太子第二次被废时,胤禛却一改往日“不争”的态度。

因为这一次,他知道太子已无再立可能,自己夺嫡的条件也已经具备,是时候亲自下场了。

雍正下场之时,大皇子和废太子被圈禁,三皇子退出了竞争,唯一能与胤禛一战的八皇子胤禩因为太过招摇已经引起康熙极大的反感。

对于强者而言,“不争”只因为无人可争,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九子夺嫡,从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本身就是历史上的一桩奇事。

皇子们各展才华,争夺诸位,胜者何以胜?

败者何以败?

究其根本,不过是“实力强,心思细,谋略妙”九个字。

实力强,是内核根本,唯有强者才有能力成就事业;

心思细,是顶级智慧,唯有把控人性才能收买人心;

谋略妙,是成败关键,唯有适时出击才能把握时局。

雍正的夺嫡经历,是最有说服力的成功学指南。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南、北长街的胡同 彰显皇家韵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8
专栏|南、北长街的胡同 彰显皇家韵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8
颐和春秋(之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历史|各朝代里,为何清朝对皇子教育,最为重视、严格呢
历史学堂君 2024-08-09
赏读|天有二日: 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历史|金庸祖上查嗣庭,真是因为出错一道考题,就被雍正皇帝处死吗
历史学堂君 2024-05-03
历史|清朝对宗室皇亲,为何没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历史学堂君 2024-01-23
历史|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
历史学堂君 2023-1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