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 | 犯罪现场调查,无声的交锋
北青社区报京西版组 2024-06-26 13:34
刑侦支队中队长雷斌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中队长雷斌

一枚指纹,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显微镜观测窗口的视野,也在眼眶轮廓的方寸之间。在犯罪现场,痕迹,是隐藏的目击者,这些“无声”的物证承担着决定性作用。

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第二季度上榜人物——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技术中队雷斌的日常,便是夜以继日地扎进痕迹脉络中,在数以亿计的数据库中开启痕迹记录下的“播放键”……

尖子生的现勘初感悟

雷斌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常年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工作和生活中的母亲总是细腻中带着果敢,从小就教导雷斌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母亲的大爱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雷斌。他立志想成为可以保护人民的人民警察——打击犯罪,惩恶扬善。2006年,雷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大学课堂上,最让雷斌印象深刻的是刑事技术侦查专业课,有一次课上,老师带同学们进到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让同学们拍摄桌子上的苹果,同学们还在纷纷讨论灯光不足想要重新拍的时候,发现苹果已经被老师拿走了。

“真实的勘查现场远比苹果要复杂多变,照片没拍好,证据就有可能会缺失,从而影响案件侦办,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你怎么补?拿什么补?”老师的一席话,让雷斌初识了现场勘查这一技术工作,面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雷斌若有所思。

痕迹会“说话”

2010年8月,毕业后的雷斌被分配至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技术中队,成为了一名刑事技术民警。支队为他选了一位好师傅——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高石磊。起初,师徒俩人搭档出现场,雷斌三下五除二就把现场照片拍完了,回到车里后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师傅高石磊的身影,雷斌只得又返回现场。

此时高石磊正蹲在地上细心查找着指纹、足迹。看到返回现场的雷斌,高石磊不客气地对这个徒弟说:“你这不是技术队的,你是照相队的。案发现场任何细微的证据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这不是着急的事儿。”高石磊一边说一边将取证袋递给了雷斌,雷斌听罢脸不自觉地红了。

此后,在师傅高石磊的言传身教下,雷斌在前往形形色色的犯罪现场中逐渐积累着办案经验。

渐渐地,雷斌在工作中发现,勘查民警来到现场后,不仅要眼里有痕迹,心里还要有细节。雷斌在搜寻痕迹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和学习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轨迹进行还原。

那是辖区平房区的一起案件,雷斌赶到现场后,看到房门没有撬动的痕迹,屋内也未找到足迹线索,初判断是一起钻窗盗窃案件,并看得出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

随后雷斌俯下身子,趴在窗前查看外部环境,脑海中逐渐浮现出嫌疑人越窗而逃的身影,顺着这个“身影”,雷斌望向不远处一个落满灰尘的房顶,一个可疑物品映入眼帘,雷斌二话没说爬出窗外跳至房顶,用镊子提取到了一只手套。

就在这时,只听“哐”的一声,房顶塌了,雷斌重重地栽倒到地面,腿被破碎的瓦片划得满是鲜血。但是雷斌根本没顾及到伤口的疼痛,而是本能地看向手中紧抓的物证袋,确认无误这才长吁一口气。

作为刑事技术民警,雷斌其实早已习惯出现在危险又复杂的现场。爬高墙、钻阴沟、翻垃圾、近距离凝视斑驳的血迹,提取指纹、足迹,还要忍受着常人难以接受的气味,更要同时间赛跑,在痕迹模糊之前,及时搜集取证。经常出完现场回家后才发现身上已经有青一块紫一块的淤伤。

日复一日,雷斌不断磨砺专业技术,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兵。

无声的交锋

对于刑侦民警来说,每一起案件,都是悬在心中的一块巨石,他们穷尽一切方法,也要找到案件的真相。

雷斌记得有一位女子曾遭遇不法侵害,刑侦支队的侦查员们为这件案子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翻看过很多遍,有时候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全是这些。”

雷斌一次次调阅案卷、尝试各种办法,但始终未能找到突破。

雷斌始终坚信“人可以撒谎,痕迹物证不会”。

侦查员老黄那时候经常跟着雷斌一起去案发现场进行复盘,作为一名有着三十余年重案经验的老刑侦,老黄鼓励雷斌说:“破案有一百种路径,需要把每一种都走到尽头,如果都没有成功怎么办?那就再走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学习和研究,雷斌及其团队掌握了一项新技术,最终找到了关键性信息,成功解锁真相之门。雷斌却谦虚地说:“案件侦破,得益于办案民警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所有侦办过此案的侦查员们艰辛努力和对捍卫公平正义精神的接力传承。”

科技为正义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犯罪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盗窃等街头侵财类案件逐年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类案件呈现上升趋势,作案手段越发隐蔽化,嫌疑人反侦查意识也越来越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雷斌预见到传统的现勘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加速整合资源、汇聚专业力量、打造专业队伍。他按照分局党委部署要求,奋力投入到打造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专项工作中,先后牵头筹建DNA、电子物证等多间实验室,极大限度地拓宽了刑事技术侦查手段。

在雷斌的办公室,能看到随处摆放的专业书籍,他常说:“犯罪形式在变化,刑事技术勘察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方法,将理论研究和实操结合起来,才能应对不同类别的案件,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雷斌的带领下,刑事技术检验为案件破获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00余起。如今,实验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与新型违法犯罪的对抗中,打出了一记记漂亮的“组合拳”。

“又来找雷队长?”“对,请他帮忙追个人。”“雷队,我们这个鉴定,啥时候能出结果?”

“稍等,最多两小时!”

每次看到办案部门的同事带着关键证据回去,雷斌心里美滋滋的:“过去,指 纹,足迹,毛发是现场勘查的关键指向,现在随着时代和检验技术的发展,影像、声音、电子数据也能为我们侦破案件提供关键支撑。”经历着刑事技术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雷斌在赞叹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深知刑侦民警的责任依然任重而道远。

十四年如一日,雷斌用默默的奉献、忘我的付出让正义之花悄然绽放,将现代科技手段与刑事技术完美融合,时间没有消退雷斌的工作热情,反而坚定了他的从警初心。

雷斌秉持刑事技术民警的工匠精神,用耐心和细心去“雕琢”每一起案件,如今,他站在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的舞台上,让大家看到案件的背后还有一群闪光的无名英雄。

像雷斌这样年轻的刑事技术科研力量正在崛起,一代又一代的刑事技术人员接续奋斗,他们虽然没有直面罪犯,但同样是与之搏斗的“技术神兵”,手持科技之剑的他们,正在用心守护这片热土,用无声的证据让犯罪无处遁形。

雷斌相信,法治的光辉可以穿透疑云,正义的审判定将涤邪荡恶,未来的路,他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 | 正警事儿、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

编辑/赵亚亮

相关阅读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 警民泛舟潮白河,筑牢青春防毒墙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26
“银龄e享”老年科普系列活动 | 侵老骗局常见套路与防范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06-26
弘扬创业精神,彰显青年风采|李欢:合法使用水资源,守好一方绿水青山
北青社区报 2024-06-19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 | 聚焦高质量企业引进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19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 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