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我国不存在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必把央行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上海证券报 2024-06-19 21:2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分析人士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央行搞量化宽松往往有自身阶段背景。通常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后,国债市场仍流动性较差,缺少买盘而抛售力量很强,价格渠道传导不畅,央行通常会诉诸于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宽松,也就是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将宽松货币政策用到极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提供极度充裕的流动性。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债的操作既有买也有卖,灵活性较大,并非单向操作。”分析人士表示,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提示,高度关注当前债券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必要时会进行卖出低风险债券包括国债操作。此次潘功胜进一步强调“既有买也有卖”,并以硅谷银行的案例提示了债券市场风险,再度彰显中国人民银行对长债收益率的关切。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强协调的重要体现,顺利推动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同步研究优化国债的发行节奏、期限结构和托管制度,预计整个过程将渐进式稳妥推进。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6月LPR“变”与“不变”:着重提高报价质量 未来并不必然挂钩MLF利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0
降准降息创造宽松环境 政策调整稳妥审慎
中国证券报 2024-06-20
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总量数据的“挤水分”效应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0
M1统计口径要变?央行何时购债?潘功胜陆家嘴重磅发声
第一财经 2024-06-19
半两财经|央行行长: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逐步淡化关注数量目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