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近视矫正市场不能再乱下去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14:45

和孩子们近视度数“上涨”一起出现的,还有近视矫正市场的乱象。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声称能够治疗或控制儿童近视的“神药”“神器”,比如眼药水、营养补充品、护眼贴、视力训练仪器等,种类繁多,价格不一,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怎么作选择,也不知道这些“神药”“神器”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尝试后发现上当受骗。(5月30日《法治日报》)

尽管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存在已久,但当前整治这一乱象更显紧迫。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这一乱象坑害的人会越来越多。此外,当前学校减负和“体育入中考”等教改举措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作业量减少、户外运动增多,利于改善视力,原来形势较好,但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可能会蚕食部分教改成果。

整治这类乱象,首先就得加大健康科普力度。医学专家警示我们,近视和眼轴增长有关系,眼轴长长后很难再变短,所以近视是不可逆的,任何号称能够治愈近视的皆为虚假宣传。然而,虚假宣传的声量和吸引力往往远超科普,再加上家长普遍存在近视焦虑和“万一有用”等心理,因此即使明知宣传带有水分,尝试者仍不在少数。只有科普“跑赢”虚假宣传,才能让更多家长远离不靠谱的近视矫正服务。

这一顽疾久治不愈,说明监管“下药”的力度还需要加大。虚假广告大量存在,非医疗机构从事近视矫正诊疗项目,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被当作“近视神药”违法销售,角膜塑形镜、护眼仪、拉远镜、反转拍等噱头产品层出不穷……这类乱象都亟待重拳整治。

监管的老手段要运用好,更要开创新的监管方式。有家长为了“治愈”孩子的近视,一口气给孩子报了5家养护机构,5个月花了3万余元。家长的焦虑让人感同身受,但焦虑如何催生、谁在背后火上浇油,值得深思和追究。现在线上引流、线下变现;“网红”因言行出格被抓,背后的机构又换人代言;各种近视“神药”“神器”远销千里……这些变化都给监管带来了挑战,必须顺应变化,探索出更多契合互联网时代的监管方式。

孩子近视,家长不能短视。未近视时督促孩子科学用眼,尽早做好预防;已近视就带孩子接受规范的诊疗,尽量延缓近视发展进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长是舍得为孩子花钱的,但相关机构和个人应以减少“小眼镜”为目的,以提供科学优质的近视防控服务为已任,而不是反而将近视矫正需求当作发财的机会,进而随意推出一些噱头捞钱,让孩子和家长遭受近视之后的再次伤害。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儿童近视康复治疗“神药”“神器”乱象调查:花数万元治疗,近视反而加深了
法治日报 2024-05-30
度数越治越高?儿童近视康复治疗“神药”“神器”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4-05-30
“神药治愈近视”是一种顽疾,不能久治不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北青快评|视力提升骗局“收钱收到手抽筋”说明了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北青快评|为近视药去“神化”方能物适其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