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肚子疼?警惕“无形的杀手”腹主动脉瘤
民航总医院 2024-05-09 17:30

老薛今年65岁,在北京过着“抽烟、喝酒、带孙”的幸福退休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个月前,他开始间断下腹部疼痛,最开始没在意,后来疼痛越来越明显,并出现腰部疼痛,遂至我院消化科就诊,准备进行胃肠镜检查。术前,老薛因心电图异常转至心内科,肾动脉超声时发现腹主动脉瘤可能大,增强CT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1cm。

老薛腹主动脉瘤直径超过5cm,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有先兆破裂表现,按相关指南要求,血管介入科建议他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但是,老薛的动脉瘤瘤颈严重扭曲,瘤颈距离左肾动脉下缘9mm,常规覆膜支架锚定区不足,冒然进行支架植入术,存在极大影响左肾动脉血流的风险。为避免这种风险,需要使用“开窗”、“烟囱”等技术,重建左肾动脉,手术难度大,术后内瘘风险及远期复发风险高。

血管介入科主任吴卫平带领团队对动脉瘤反复测量,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预案。手术过程顺利,造影提示动脉瘤隔绝良好,未见内瘘,且左肾动脉血流正常。术后老薛恢复良好,24小时下地活动,第二天转至普通病房,第四天腹痛及腰痛消失,第七天复查显示腹主动脉瘤隔绝良好,支架位置、形态满意,肾动脉血流正常,未见内漏。

腹主动脉瘤不是“肿瘤”,它是腹主动脉壁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最大横径达到原来的1.5倍或超过50%。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即可诊断。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均在其中,最终表现为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管壁扩张。

75%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无症状,多为无意中发现,少数非典型症状患者经常辗转多个科室后才会被确诊,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病情。腹主动脉瘤因此被称为“无形的杀手”。指南建议,对有家族史,或>75岁人群及>65岁伴有吸烟人群进行普查,方式首选超声。

腹主动脉瘤的自然过程是瘤体逐步增大和瘤腔内形成血栓,因此最主要的症状为瘤体破裂、邻近脏器受压及远端脏器栓塞。临床中常见到症状包括:

疼痛,主要为腹部、腰背部,多为胀痛,患者多就诊消化科、泌尿外科后被确诊。

压迫,胃肠道压迫最常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食量下降,有时会压迫泌尿系,出现梗阻症状,甚至压迫胆道出现黄疸。

破裂,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致死原因,死亡率高达90%,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失血性休克及腹部搏动性肿物,破裂的患者若有机会接受手术,死亡风险仍高达40-70%。

经过普查发现的腹主动脉瘤,若瘤体直径小于4cm,建议每2-3年复查一次,若4-5cm,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旦发现瘤体直径大于5cm或随诊期间瘤体进行性增大(每半年大于5mm),建议尽早手术。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包括介入腔内修复术(TEVAR)及开放性外科手术,TEVAR对患者全身状况要求及影响小,只相当于中到低等外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死亡率<3%,总体治疗时间及花费较开放手术少。因TEVAR的微创性,目前它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但TEVAR对血管解剖条件有一定要求,对一些难度大或不适合介入手术的患者,仍需采用开放手术。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