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集中带量采购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价格更是接近2万元左右,群众对高昂的价格反映强烈。2021年1月,心脏支架集采落地,平均价格降至700到800元。
三年来,已经累计有超过370万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占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
今年80多岁的向东林老人是湖南省第一例使用国家集采中选冠脉支架的患者。2021年1月1日凌晨,向东林老人突发急性心梗,被家人紧急送往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后医生为她实施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每根支架798元。三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见到向东林时,老人生活状态依然良好。
患者家属张何志:我妈妈做完这个手术以后,心也不慌了,心情也好了,吃饭也有胃口了,也是减轻我们做子女的负担。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每年实施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就达400多台。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了降价后的支架,心梗治疗的负担明显减轻。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医师鲁邦福:在集采之前,做一个支架植入手术,一个病人平均费用至少要三万到四万之间,现在总费用包括造影一起,只花一万三千多,医保报销之后,患者只要出六千到七千块钱左右。
按国家医保局规定,各地可将心脏支架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按一定比例由医疗机构留用,让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享改革红利。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勇军:通过结余留用这种方式,把费用返还给医院以后,我们通过考核的这种办法,返还给了我们的临床医疗团队,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变成阳光下的收入以后,整个医疗服务团队给老百姓服务的积极性也是明显增强。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介入手术能力
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一旦发生了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严重的会导致心肌的坏死,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随着心脏支架集采落地,随着耗材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更加便利地开展此类手术。
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民医院,今年54岁的贺卫东每隔三个月就会前来复诊。2022年1月,贺卫东因持续胸痛被家人紧急送医,经确诊为急性心梗,医生马上实施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但在以前,双峰县的医疗机构却因为硬件设备不足、心脏支架昂贵等原因无法开展此类手术,急性心梗患者也只能转院到上级医院。
娄底市双峰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刚:以前我们急性心梗的患者,在我们这边不能做介入手术的时候,只有外转到娄底、长沙这些地方去,路途可能要一两个小时。路途上面的风险,还有最后患者的预后都非常不利的。
2021年8月,双峰县人民医院介入医疗中心成立,也是该县第一个能够开展这类急救的医疗机构。
娄底市双峰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刚:由于集采政策落地,支架也这么便宜,对医院来说压力也很小,对老百姓来说压力也很小,我们现在是24小时都能开展支架手术,对急性心梗的患者,我们现在的抢救成功率,还有病人的恢复、预后都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患者贺卫东:开通介入治疗中心,才能有这个抢救的机会,不然我要是转诊的话,那就不一定我这个命还在。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从全国来看,集采后,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疗机构从2020年的2400余家增加至2023年的3600余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从1200家增加到近1700家,这与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县级胸痛中心能力建设的努力分不开。急性心梗患者在更多县级医院就能做支架植入手术,在挽救生命的赛跑中抢回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中选品牌覆盖国产和进口主流品牌
满足临床选择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的数据,2020年首轮集采的中选企业既有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有微创、吉威等国产大品牌。2022年协议期满后的接续采购中,中选企业从8家扩大到10家,覆盖国内外主流企业产品。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由于进口和国产主流心脏支架均中选,且价格在同一区间,医疗机构原来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换。
为了了解集采前后临床使用的情况,记者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3年,这里进行了23000例心脏支架手术,其中1200多例是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的急诊介入治疗。在介入导管室,记者发现,阜外医院一共配备了7个品牌的支架产品,其中,三种是进口支架,四种是国产支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那么这些支架在集采前,也是我们常态化常规工作当中使用的支架,所以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还是能够满足我们临床的这个需求的,从临床上我们的反馈来讲,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等也没有听到太大的变化。
集采落地初期,由于市场格局调整,曾出现过局部地区部分产品供应不及时的情况。目前,记者注意到,在每个品牌的柜子里,从针对小血管的直径为2.25mm的规格,到针对主干病变的直径4.0mm的规格,再加上不同的长度,同一款产品配备了几十种型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因为在集采初期可能存在一些供货问题、个别供货商的问题,但到目前已经三年了,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所以我们总体供货还是能够保证临床的这种需求的。
集采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
监管系统更加严格
冠脉支架集采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挤压的是包括流通环节在内的水分。除了价格,大家更加关注质量。那么价格下降了,产品的质量如何呢?三年来,集采又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山东威海的心脏支架生产企业,这家企业的产品在很多医院都有使用,集采中选后销量连年提升。在无菌、恒温恒湿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生产的铬合金冠脉支架进行检测。
山东某心脏支架企业负责人刘文静:这个产品是植入人体的,那每一个产品就像身份证一样,有独立的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编码,是全流程追溯的。集采前后整个生产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流程都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同时,记者了解到,药监部门也将所有集采中选产品列入了监管重点,做到企业监督检查、产品抽检、不良事件监测“三个全覆盖”。在威海,当地的市场监管和药监部门就对集采中选支架企业给予更多的抽检。
山东省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科科长李琳:心脏支架产品其实一直就是一个重点监管的产品,只不过是因为这个产品进了集采之后,我们需要监管的频次更高了,因为集采以后产品的整个的使用量是大幅上升的,近几年的抽检的结果来看,他家的产品一直是合格的。
同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集采前,冠脉支架采用分级代理经销机制,产品需要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交易环节多,回款周期长,个别医疗机构回款能超过一年甚至更长。现在这一情况完全改变了。
山东某心脏支架企业负责人刘文静:企业端、集采的物流配送商和医疗机构,三方线上网上的采购协议签署,采购协议当中会明确规定30天回款,同时集采落地之后,国家医保局也配套推出了像国家医保基金预付、国家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等这些政策措施,这对企业的资金成本财务负担,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善。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这家心脏支架生产企业,从过去供货一千多家医院发展到如今的两千多家。企业的产能也从集采前每年50万条,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120多万条。集采带来了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企业更加坚定了继续发展和创新的信心。
山东某心脏支架企业负责人刘文静:产能增加了,我们投入三千多万美元新增了生产线,也包括一些关键设备,你还有没有更中长期的信心呢?我们是坚定不移地投创新研发的。2021、2022、2023,我们国内的研发经费是3.4亿,我们在集采落地的这三年,我们自主创新研发的产品,从国内获批的就12个新产品,现在还有5个新产品在临床研究。
文/记者 张萍 怡哲 博远 湖南台 山东台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