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华
早上,当走过宿舍楼和教学楼之间的篮球场时,冷风刷过我的脸庞,真冷!此时正是长沙的零下2℃。
零下10℃是怎样的体验?零下20℃、零下40℃呢?我没有经历过,但不用说,一定冷过这零下2℃。想想高寒地带建设者们的高冷作业,想想高寒边疆战士们的冰雪坚守,这由此及彼的联想似乎驱散了我眼前的寒冷。
突然喜欢起湘中一带的天气来——最热不过40℃,最冷不过零下3℃。在我的记忆里,湘中的白天只有很少的几天冷到零下2℃,并且基本上每年可以见到雪。
冬天拥进哈尔滨的人,我想大多是没有见过冰雪的人吧?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其实有诗意——住在不冷不热的地方,虽然舒爽,但缺少一些况味;住在热带地方的人,一定心存一分体验寒冷的渴望。
早年在泰国曼谷的课堂,学生问老师的家乡下不下雪,我说一般每年都会下的,课堂气氛顿时爆燃,每个人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向我投以羡慕的目光,并纷纷说:“老师你带我去你家乡看雪。”这当然只是玩笑话,上世纪90年代初要来一场跨境游玩可没那么容易。
零下2℃已经让人感觉很冷了,于是我想到更冷一点会不会把脸冻僵?同事寒假去了蓬莱一带,她说零下10℃以下,冷极了,但她一家人在那边游玩了好几天。零下2℃基本上是我们这里低温的极限,原来再冷一点,也不是不能抗住。由此看来,人的抗寒能力是有弹性的。
人生的境遇是不是像极了暑往寒来的天气变化?经历过小的挫折,大一点的挫折也能面对,反之,经历过大的风浪,小小的波澜便不在话下: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也是有弹性的。
泰国的冬季不过是稍稍降点温和起点风,对我而言只是减轻了燥热,然而当地人两手插裤兜,口里说着冷: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冷。
也只有真正感受过寒冷的人,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具有共情力,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也包含这个道理。少年不知愁滋味,年少不懂刘姥姥,只有体验过刻骨铭心的孤独的人,才能读懂《百年孤独》。
凡属经历,皆为财富。只有经历过寒冷,才能经受更冷的天气;只有经历过严寒,才能感受人间的温暖;只有经历过诸多磨难,才能活得通透;只有经历过诸多困苦,才能不论顺逆都能歌唱与起舞。
白天零下2℃,晚间已到零下3℃,居然还有学生晚自习后在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的篮球场打球,这让我明白:内在心境的热情,足以抵御外部环境的寒冷;内在精神的丰盈,足以战胜外在处境的困窘。
不过,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把穷日子过成好日子的,还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快乐源自心灵,与外境无关。让自己快乐需要智慧,在所有的能力里面,赚钱的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能力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对,感知幸福的能力!冷就冷一点,苦就苦一点吧,享福就是消福,吃苦也是消苦——这个佛理,是不是能让我们在冷中生出暖意、在苦中品出甜味?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是昆明的四季如春呀,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的人生境遇有时远不止零下2℃,也许是更冷的零下10℃、零下20℃、零下40℃……,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已经具备足够的心理成为那个超级耐寒的爱斯基摩人呢?
感谢零下2℃,它让我头脑越冻越清醒,正如美国作家奥尔柯特所说: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罹忧而愈益温厚。
我的朋友,希望你在寒冷的境遇里也能歌唱,也希望自己在零下2℃以下还能起舞。
写于2024年2月24日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