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心智考古学:人类情绪的神经演化起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18:00

内容简介: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悲伤?

我们怎样才能感受到热情呢?

是什么让我们充满了欲望、愤怒、恐惧或温情呢?

《心智考古学:人类情绪的神经演化起源》主张理解脑的演化是解开脑工作机制之奥秘的关键点,所以作者对从啮齿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行为和机能解剖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理论,从而解释了动机、情绪和自动反应的皮层下操作平台与演化生成的新生事物——皮层之间的关系。书中对探索、恐惧、愤怒、欲望、关怀、惊慌和嬉戏等基本情绪如何引导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情感生活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解释。

作者简介:

雅克·潘克塞普(1943.06.05-2017.04.18),爱沙尼亚裔美国神经科学家和心理生物学家,1965年获匹兹堡大学学士学位,196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硕士学位,1969年获马萨诸塞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俄亥俄州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心理生物学杰出研究教授、芝加哥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华盛顿州立大学动物福利科学教授等职。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生涯中,潘克塞普累计发表260余篇科学研究论文,撰写《情感神经科学:人类和动物的情绪基础》(1998)、《心智考古学:人类情绪的神经演化起源》(2012)、《人格的情绪基础:一种神经生物学和演化方法》(2018)等著作。

露茜·彼文,英国神经科学家、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受训于伦敦安娜弗洛伊德研究所(Anna Freud Institute),曾担任英国莱斯特郡国民健康服务中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部主任。

译者简介:

王昊晟,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后人类哲学、当代科技文化思潮、技术与未来社会等。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学刊》等刊物。

李恒威,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工学学士、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认知科学哲学、认知科学与东方心学比较、技术与未来社会等研究。目前担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二等奖。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范式的相关性研究”首席专家。出版专著《“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2007)、《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2011)、《意识:形而上学、第一人称方法和当代理论》(2020)、《心智的生命观与后人类社会议题》(2023)等,出版译著《具身心智:认知科和人类经验》(2010)、《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2013)、《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2013)、《看不见的视力:探索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视觉》(2017)、《万物的古怪秩序:生命、感受和文化的形成》(2020)等;担任浙江大学出版社“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执行主编。

相关阅读
探索人类直立行走起源之谜
人民日报 2024-02-26
鸟类演化时间线刷新,现代鸟类起源可追溯至恐龙时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9
新知|《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的先行者夏鼐先生代表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2
新知|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类的人类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新知|变个宇宙出来:自然法则的起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