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几笔就拍出1.87亿,常玉的裸女为什么这么值钱?
将行
2023-12-22
+ 关注

近日,几幅名作的拍卖引起不小震动:常玉巨作《花毯上的侧卧裸女》1.87亿港元成交;王蒙的《涤砚图》以2.875亿元成交;齐白石的《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十二开)以1.449亿元成交;张大千的《红拂女》以1.15亿元成交。

拍卖场上已许久不见多件亿元拍品接连落槌的盛况。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164.65亿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本轮佳士得和嘉德秋拍可以说为近年来的拍卖颓势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常玉之美

11月28日及29日,佳士得在香港呈献四场“20及21世纪艺术”现场拍卖。中国20世纪上半叶旅法画家常玉的一幅布面油彩作品《花毯上的侧卧裸女》领衔拍品榜,成交价高达1.87亿港元。常玉的作品再次以超高价拍出,令大众又一次吃惊,甚至可以说莫名其妙。因为他的作品看上去“如此简单”,与超高的成交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常玉,《花毯上的侧卧裸女》,油彩 画布,80×130 cm,1929

的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常玉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持续走高,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的认知。继2019年10月5日常玉晚年作品《曲腿裸女》在香港苏富比以1.98亿港元成交后,2019年11月23日晚,佳士得亚洲区拍卖估价最高的常玉《五裸女》最终以2.66亿港元落槌,加佣金以3.039亿港元成交。

这次又是1.87亿港元,常玉的画为什么如此值钱?

主要是三个因素所致:一是常玉存世的作品稀少,仅300幅左右;二是作品的辨识度非常高;三是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

1900年10月,常玉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户富商家庭。从小便对画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曾跟随蜀中名家赵熙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20年,家境殷实的常玉赴法学习西洋画。当时在巴黎的还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一大批中国青年艺术家。常玉特立独行,他没有选择到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进修,而是去了当地一家名为“大茅屋”的画馆练习素描写生。

常玉

这家私人办的业余美术学校没有老师,只有学生,常玉过得很自在。这里没有流派之分,没有中西之别,无论画得好坏,都能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常玉的天性与这样的环境彼此相合。从这个时候开始,常玉就迷上了画“裸女”。

本次拍出的这件《花毯上的侧卧裸女》完成于1929年,属于常玉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创作的13幅以“裸女”为题材的油画之一,堪称他早期的代表作。画上的女孩名叫琪琪(Kiki de Montparnasse),曾担任过当时许多艺术家的模特,比如后来成为知名艺术家的莫迪里阿尼、曼·雷、亚历山大·考尔德。她是这些现代派艺术家的灵感女神。

纵观20世纪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常玉可能是唯一一位将中国古老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手法融合得最为融洽的画家。他的油画深入宋画之境,同时具备宋人生活中的简朴精巧与宋词的婉约。他虽身在风尚之都巴黎,却能以东方的文艺风范来描绘日常之所见。那些最为普通的水果、被人冷落的花卉、微不足道的物件,无不诉说着他在异国他乡的悠闲与孤独。

他毫不费力地将东方人的细腻情感付诸于西方的油彩,在色与形之间重新建构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这里弥漫着晚唐至五代的乱世迷离,沉浸着两宋的诗情画意,渗透着明代江南的闲情雅致。观察常玉不同时期的裸女,可以看到,他早年的人体兼具马蒂斯作品中的装饰性和塞尚在画布上的形体塑造;中年之后,他的线条与笔触更偏向于书法性的书写,更像是利用女性的形体进行山水画的构建;到了晚年,孤独感更多地体现在其中。

佳士得在宣传《花毯上的侧卧裸女》时给了一句恰如其分的英文评价:Using simple line and color to evoke alluring imagery(用单纯的线条与色彩唤起了风韵巧致的意象)。的确,常玉画作中的这种风韵是无人可比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嘉德秋拍中以1.15亿元成交的《红拂女》。张大千于1944年创作的这件工笔仕女图集中体现了他在敦煌花费两年半时间潜心临摹隋唐壁画的成果。从画中人物的面容、服饰、花纹和设色上均可感受到敦煌造像对画家塑造这位唐代传奇故事中女侠形象的深刻影响。张大千刻意选用了华美的凤纹及缠枝牡丹纹来象征红拂的尊贵,又以红、绿两色暗示她兼具热情和理智的性格。

张大千 《红拂女》

张大千的《红拂女》与常玉的《花毯上的侧卧裸女》,两个女性形象,一个古典,一个现代,同时互为映衬。然而,张大千的仕女拍出1.15亿元可以接受,毕竟繁复的画工摆在眼前,但常玉逸笔草草的“裸女”凭什么1.87亿港元?

其实,当一件作品进入拍卖市场那一刻起,其本身的艺术属性便退居其次,作为商品的属性被大大突出。它像一只绩优的股票,随着卖家的围观,价格在一定的区间内反复波动。而常玉的作品属于市场稀缺品,辨识度又极高,因此长期处于高位震荡阶段。从国际拍卖市场上近30多年的走势来看,常玉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享此殊荣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家,恐怕非常玉莫属了。即便是在中国连小朋友都知道的齐白石,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也远不及常玉。

“常青树”齐白石

齐白石是中国拍卖品市场上的常青树。在上周结束的嘉德拍卖会场上,齐白石《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从1亿元起拍,几轮买家的竞相出价后,最终以1.449亿元成交。

这套山水册作于1931年,本有二十四开,现存十二开,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画中的山水题材大多源自齐白石早年的经历。其中的《放牛图》《荷塘游鱼》《柳浦秋晴》《雨后》《月明人静时候》表达了画家对家乡的记忆,而《苍海烟帆》《阳羡山水》《荒山残雪》《山上人家》等来自远游途中的印象。

齐白石《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山水册中的画法在前人图式的基础上根据写生实践加以大胆创造,体现了齐白石40岁左右“五出五归”期间饱览祖国山河之所见,记录了当时当地之所想,充满了鲜活生动的情境,因而表达时情真意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931年前后是齐白石经历了“衰年变法”之后的创作盛期。他在艺术上进入全面的成熟期。所谓“衰年变法”,主要指从1920年到1929年间,齐白石在好友陈师曾的鼓励下努力改变原有的绘画方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从花鸟画上讲,齐白石一改“八大山人式”的冷逸,取法吴昌硕的金石笔墨与浓艳设色的思路,拓展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红花墨叶”画风。在山水画上,齐白石得益于“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清初画家石涛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启发,一洗自明代以来文人山水因袭“元四家”的笔墨表达程式和构图方式,减省画面上的物象,做到简而少,以便突出主体,用勾勒替代前人复杂的皴法,从而在构图和造型上出奇招,在笔墨和色彩上出新意,形成了新奇的山水画风。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讲,叫“扫除凡格”。为了创造出新的山水境界,他努力探求如何“粗中有细,拙中有味”,这一点正体现在这套山水册页中。其中一页上他以自嘲的口吻写道:“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实际上,这正是他对“粗中有拙”的追求,也是自信的表现。因此,这套山水册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堪称齐白石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然而,齐白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这番改造创新,多不被时人理解。一些行业人士批评他的笔墨过于“直露”,格调不“文雅”,甚至用一些刻薄的语言加以贬抑。其实是当时的人们看惯了陈陈相因的“四王”山水,沉溺于所谓的文人雅致,无法接受齐白石这种来自乡土生活的率真表达,承受不了扑面而来的鲜活跃动的生命气息。

屡遭诽谤的齐白石在世人的恶言恶语下很受伤害,倍感孤独,但他也很不服气。在一首题画诗中,他写道:“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他看不起那些一味临古的同行,自信自创的山水比那些高傲的“摹古家”强多了。这种情绪在《月明人静时候》一帧中发泄了出来,右下角有一方“一切画会无能加入”的印章。齐白石在说:“我玩我自己的,才不要跟你们混在一块。”另一帧《柳浦秋晴》上面写道:“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齐白石的山水新貌得到了寅斋的称赞,备受感动,他怀着感激之情,画了这套山水册。

“一切画会无能加入”印章

寅斋正是这套册页最初的收藏人。他叫文素松,比齐白石小25岁,江西省萍乡人。此人1916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受聘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兵器教官,此后参与革命军多次军事行动,深得孙中山器重。文素松虽出身行伍,却酷爱书画,以碑帖、文物收藏鉴赏享誉民国时期的艺林。他与齐白石交情深厚,收藏有后者多件作品。1941年,文素松于重庆病逝后,这套象征着文齐友谊的山水册页便流落民间。

由册页上的收藏印“辛家曾藏”可知,这套册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位收藏人是辛冠洁。此人早年参加革命,后来一直从事新闻、外事、学术研究。这是他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藏品。到了1994年,辛冠洁为了支持成立不久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业务,为当时的拍卖会提供了数件齐白石画作,其中就包括这套山水册。当年便以517万元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拍卖纪录。此次是近30年后“重出江湖”,绝对保真的齐白石精品,因此备受藏家瞩目。拍得近1.5亿元的高价实属实至名归。

旷世《涤砚图》

古代书画永远是拍场上最受藏家青睐的拍品类别。此次王蒙的《涤砚图》现身,更是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巨大轰动。在嘉德的预展现场,这件尺幅很小的立轴作品前,一直挤满了一睹其神采的观众。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生逢乱世,年轻时隐居于家乡黄鹤山几十年,于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出任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尽管他仕途坎坷,人生最终以不幸收场,但他的艺术事业从一出生起便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赵孟頫的外孙,王蒙在少年时期便得其言传身教,并有机会饱览赵氏所藏的历代名画,加之他勤奋好学,故而能将唐宋诸家多种技法融入个人创作之中,形成了与“元四家”中另三家黄公望、吴镇、倪瓒迥异之画风。一向以清高著称的倪瓒称颂王蒙:“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蒙 《涤砚图》

众所周知,王蒙的山水画以繁密见胜,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气象磅礴,影响极为深广。从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等人到晚明时期“松江派”的董其昌,再到清初的“四僧”与“四王”,无不是王蒙的追随者。近代则有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亦潜心向王蒙学习笔墨与构图。

此次的拍品上有王蒙的题跋“涤砚图,叔明为嵕山作”的字样。据专家查证,“嵕山”是余谦的字,此人为池阳人(今安徽贵池),官至江浙儒学提举。当年故宫的鉴藏专家徐邦达认为“此图笔法苍劲,通幅满布圆点,是其常见面目”,应为王蒙“中岁之笔”。此图上沿靠左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一首,说明为清宫旧藏,《石渠宝笈续编》中也有著录,是目前所见海内外公立机构之外唯一可于市场流通的王蒙珍品。

《涤砚图》绘一高士幽居山野的情景。画上方层峦叠嶂,王蒙以特有的点法辅助轮廓线,画出一道道山梁。中间夹一细长的瀑布,折了一下后直流下来,立即被茂密的树木和云雾所遮没。至画中部,这条瀑水再次显现,冲刷下来,形成了画下方靠左侧峭立山崖下的溪水。溪岩右侧建有一个小院落,主人临窗背对着画面观看飞瀑,只露半个侧脸。画最下方中部,有一僮子俯身在清澈的溪水边洗砚,右下角坡石之后有一僮仆正在屋内煮茶。这种“临池饮茶,观云听泉”的境界,正是古代文人的向往之景。

画中树木不下十数种,或钩或划,或疏或密,或聚或散;山石高低错落,皴法多样,尤以渴笔点苔,最见王蒙风神。满纸烟霭微茫,气象清逸。

据专家考证,《涤砚图》应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涤砚图”图式,开创了“洗砚”图式的先河,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情境透露出元代文人的隐逸心态。此图继承了自南朝刘宋时期宗炳所提出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传统美学意境,并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王蒙当时的心境。这一方天地虽幽深险峻,却是为自己创造的小小桃花源。

说来也巧,王蒙的外祖父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真草千字文》卷也出现在今秋保利拍卖场。这件作品是目前市场上可流通的赵孟頫书画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字数超过2000字,帖芯长度超过5米,是极为罕见的精品。赵孟頫作为中国艺术史上艺术造诣最为全面的一代宗师,其手书的《真草千字文》相当于“大盘股”,果然成为此次保利古代书画专场上瞩目的焦点,在12月13日的保利拍场最终以2500万元落槌。

结语

艺术品市场的起起落落,亿元拍品的最终归属,最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为什么爱收藏艺术品?这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珍爱,也是对富足生活的赞美。在无数艺术拍品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许,更能反映出他们在经济生活中感受到的阴晴冷暖。

编辑/史祎

相关阅读
赏读|六字赠言抵万金——与李可染先生的交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160岁的齐白石,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将行 2024-02-26
在古琴场合,需要“穿搭”,又无需“穿搭”
黑择明 2024-01-06
历史|古代女神都用什么“化妆品”?与现代相比毫不逊色
历史学堂君 2023-12-13
元代王蒙《涤砚图》拍出2.875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2
“假画大师”骗了全世界,有人用他的故事又“骗”成了一次
北青艺评 2023-03-29
这一年叱咤拍场的艺术“尖货”透出怎样的风向标?
文汇报 2021-12-31
拍卖行抱团秋拍,乾隆单色釉大罐、常玉唯一街景作是亮点
第一财经 2021-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