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就资本市场的表述较多,继续提及“活跃资本市场”,明确资本市场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并定调了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
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资本市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产业链的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资本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特别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零容忍”执法震慑持续强化,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依法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实施强制退市并进行立体化追责。
8月18日至今,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2个多月以来,涉及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助力改善市场投融资生态,激发市场活力,部分落地举措逐渐显效。未来,资本市场可以发挥枢纽功能的地方颇多,例如,增强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适配性,通过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从而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开放和安全,做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工作,推出更多“绿灯”案例等。
未来资本市场改革路线明晰,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将是重中之重。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目前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正在制定当中,即“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战略性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到,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呈现新局面,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连创新高;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扩围,A股纳入多个国际知名指数;金融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外商独资机构涌现。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已成为业内共识。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鲜明的开放信号,也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显著增强了全球市场信心。未来,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金融机构来华,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主体,提升中国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