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发展 上半年交易合计达成146笔
证券日报 2023-08-15 10:09

8月1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公布2023年上半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运行情况。

2023年上半年,交易商协会积极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业务发展,持续促进服务市场需求和民营企业融资,交易合计达成146笔,名义本金共计309.59亿元,名义本金同比增长26%。参与机构范围持续扩大,业务规模稳步发展,信用风险分散分担功能和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增强。

具体来看,参与者队伍继续壮大,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要净卖方,资管产品、外资银行为主要净买方。截至2023年6月末,CRM市场参与者合计154家。CRM一般交易商89家,较2022年末增加9家。其中,资管产品管理人55家(307只产品),新增5家;非金融企业9家,新增3家;金融机构25家,新增1家。核心交易商65家,较2022年末无新增。此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57家和信用联结票据(CLN)创设机构52家,较2022年末无变化。

2023年上半年,共有32家核心交易商和25家一般交易商开展CRM业务。其中,CRM交易净卖出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国有大型银行,净卖出名义本金合计177.20亿元。CRM交易净买入主要是资管产品、外资银行和农商行,净买入名义本金合计186.89亿元。资管产品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保险资管均有参与。此外,证券公司和信用增进机构的买入和卖出规模相对接近。

2023年上半年,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等挂钩单一债券的CRM产品在维持主力品种的同时,信用违约互换(CDS)同比增长较快。

此外,2023年上半年,共有18家创设机构开展CRMW创设业务,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创设积极,分别创设44笔和33笔。具体来看,一是“CRMW创设+债券发行”模式占据主流,支持民企发债同比增长约四成。二是参考实体评级以AA和AA+为主(如有),创设期限与标的期限基本匹配。三是参考实体地域覆盖广泛,基础设施投融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合约类产品持续助力投资者释放授信或对冲风险。2023年上半年,CDS和CRMA等合约类产品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帮助信用保护买方实现释放参考实体授信额度或对冲单一债券投资风险。其中,CDS交易8笔10.80亿元(其中包括1笔CDS指数交易),信用保护买方和卖方均主要是证券公司,挂钩标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大型央企和城投企业等,清算方式包括双边自行清算(占比97%)、集中清算(占比1%)、上海清算所双边逐笔清算(占比2%)。CRMA交易29笔91.14亿元,信用保护买方包括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信用保护卖方包括证券公司和股份制银行。挂钩标的较为广泛,涉及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资美元债、公司债券、同业存单、银行永续债券等。清算方式包括上海清算所双边逐笔清算(占比60%)和双边自行清算(占比40%)。

2023年上半年,CLN创设6笔、6.69亿元。投资者通过投资CLN批量承担参考标的信用风险,有助于其提高建仓效率,降低建仓过程中的市场波动风险,并分散信用风险。

交易商协会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支箭”工作开展,加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产品应用和市场培育,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