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情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全市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的思路是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让群众拥有更加安全、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新家园。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截至8月9日,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近12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5.9万间,严重损坏房屋1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灾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刻不停“抢险、抢修、抢通”,全力做好“四通一保”、伤员救治、群众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目前,全市断路村已全部具备应急通车条件,除异地安置的九个村外已全部通电,除异地安置的五个村外已全部恢复供水,全市村庄已恢复通信,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北京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以门头沟区为例,7月29日以来的这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给门头沟带来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全区城乡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损毁,有40个村需要重建。一方面是恢复重建的点多量大,一方面需要面对京郊十分复杂的地质地貌,这就对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北京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攻坚、三年实现全面提升的恢复重建思路,正是基于此次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而做出的理性安排。
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需要我们分清轻重缓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稳妥有序推进重建工作。当前,要加紧修复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设施,以利2024年安全度汛;要加快完成损毁房屋修缮加固和农村居民自建住房原址重建,科学选定集中安置点位,让转移安置群众早日回家,集中安置群众安心生活;要尽快修复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使保障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让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在即将到来的开学季,让所有孩子都能如期回到课堂。
而从三年提升的角度看,还需注意将当前的恢复重建与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明显改善有机结合,将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受灾地区发展能力明显改善相统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灾后重建的基本出发点,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恢复重建符合灾区实际,将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才能让恢复重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需要我们严把工程质量关,以高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硬标准,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切实把灾后重建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恢复重建点多线长、资金密集,必须聚焦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核心问题,强化管理和服务,持续完善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组织好恢复重建物资的生产和调运,加强施工现场指挥调度,确保施工安全、有序、高效。
与此同时,要细化责任,加强对灾后重建资金、重要物资、民生项目的监督检查。通过对恢复重建涉及的政策、资金、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韧性重建”。
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最终的落脚点无疑是长远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的京郊,是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后花园,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策源地,是首都高质量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以此次灾后重建为契机,加快安全防范能力建设,持续扩大生态优势,深化体育旅游融合,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更加安全、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新家园创造更加绚丽的新生活。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