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正式颁布。我国2016版血脂指南的名称是《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而今年刚颁布的新指南更名为《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化验报告中哪一项是血脂
大多数人在体检时都有血脂检测。血脂化验单中有多个项目,比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时还包括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等。有人以为血脂指的就是甘油三酯,这是不准确的。化验单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都算血脂,并且胆固醇往往比甘油三酯更需要被关注,因为前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更加密切。
胆固醇如何影响健康
我们的动脉管壁分为三层:最外面的外膜较坚韧,中层较疏松,最里面的一层内膜很薄但是非常严密。动脉血管内膜可以被多种因素破坏,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龄、严重的高血脂等等。一旦血管内膜被破坏,就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发生了。我们的血液中都有胆固醇。由于健康人的动脉内膜很严密,胆固醇不能进入血管壁内。如果因为前述因素导致动脉内膜被破坏,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乘虚而入,进入血管壁内并发生一系列反应,比如巨噬细胞吞噬、炎症反应等,最终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这个过程,斑块越长越大,动脉血管腔逐渐狭窄,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相应区域器官会发生缺血,心脑血管疾病就这样发生了。
所以说,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血液中胆固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国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布朗沃尔德(Braunwald)教授曾在欧洲心脏杂志撰文,深入阐述了“胆固醇累积暴露”的概念,提出胆固醇水平越高,年龄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就越大。只有持久地把胆固醇水平控制得足够低,才有可能终生不发生冠心病。这个观点目前在血脂管理领域占主流,所以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胆固醇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不只成人需要关注血脂
大多数情况下,高血脂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很多人是在发生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脂。为了及早发现血脂增高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建议4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2~5年要进行一次血脂检测,40岁及以上者每年要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要每年检测血脂。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加强血脂指标的监测。
今年刚颁布的新指南更名为《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其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要求从儿童时期开始重视血脂异常的预防和干预,显著降低成年之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不仅成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关注血脂,青少年与健康人也要定期检测血脂。
血脂过高如何应对
发现血脂增高一定要积极处理。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生活习惯,比如限制饮食总热量摄入、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尤其有油炸食物,多吃蔬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酒等。如果血脂轻度升高,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血脂严重升高,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降脂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用于降脂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他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贝特类降脂药、高纯度鱼油、烟酸制剂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
一些欧美国家的血脂管理指南中更加强调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的应用。由于我国居民对大剂量他汀的耐受性较差,所以我国指南建议将常规剂量(中等强度)他汀作为常规治疗方案,若胆固醇不能达标,则及时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PCSK9抑制剂,这样有助于以最小的不良反应代价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胆固醇控制的目标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同人的血脂控制目标有明显差异。血脂化验单有多项指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重要的参数,被称为“坏胆固醇”,越高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讲,任何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不要超过3.4mmol/L。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应超过1.8m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控制在1.4mmol/L以下。与上版指南相比,新指南最大的变化是新增了心血管病“超高危”的分类,由于此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建议将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即<1.4mmol/L。
甘油三酯增高 少吃多动
甘油三酯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指标。甘油三酯就是油,我们平时吃的植物油、动物油都是甘油三酯。吃主食太多、没有消耗掉,也会转换成甘油三酯储存在体内。所以甘油三酯是人体的“能量银行”,少吃多动就会使“银行”里的存量越来越少。
甘油三酯增高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发现甘油三酯增高,首先要做的就是少吃多动、减轻体重、饮食清淡、避免大量饮酒。甘油三酯太高(>5.6mmol/L)会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也要注意控制甘油三酯。
内容:《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郭艺芳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牟建军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