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对于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分别制定了落实进度安排的措施。这一重要方案的发布,意味着交通运输新业态与从业者之间,将形成更加细化、对等的收入分配、权益保障机制,从而为广大交通运输新业态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6月16日,滴滴出行推出“橙意保障计划”,通过该计划升级三大保障,落实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以账单清晰透明、完善分配机制来夯实收入保障;在安全、误工、医疗、养老等方向上丰富权益保障;从福利关怀、职业服务、组织归属、协商沟通来探索发展保障。
此前,滴滴围绕广大网约车司机最为关注的收入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率先落实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上线“透明账单”等,让网约车司机可以通过滴滴车主App“司机收入报告”查看每笔订单的收入、抽成及其他奖励收入。如此,网约车司机就能对当天的总收入、平台抽成情况及平台提供的奖励收入,有了更加直观而清晰的了解,能够更加充分保障其知情权。
除了收入账单的透明公开,网约车司机最关注的另一要点就在于平台过高抽成问题。针对这一诉求,滴滴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司机奖励和补贴,2023年以来,每个月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的所有司机月均抽成为13%,其中,5成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低于15%,9成以上低于20%。
在切实降低抽成比例之外,还推出拼车免佣、节假日免佣、新手司机免佣等激励模式,一方面可以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更丰富多样、适合不同节庆、时段的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也通过更多激励手段,推动司机提供兼具环保与高效的拼车服务、缓解打车难的高峰及节假日服务,让网约车服务的绿色、经济等优势得以强化。
此外,网约车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空驶、超时等待等问题。2022年,滴滴为平台上接单的司机支付4.4亿元补偿,通过平台补偿,让网约车司机减少相应损失,也等于间接增收。
同时也要看到,网约车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之间是相对更加灵活的合作关系,也就此引发了如何定义网约车司机身份、与平台有关社会保障支出分工等争议。从当前各方建言来看,针对不同形式的网约车司机从业形态,引入定制化的商业保险服务,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更多保障,成为破解这一痛点的关键要素之一。滴滴就此试点司机商业养老保障、司机家庭医疗及意外保障,由平台提供补贴支持,满足司机更高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可视为平台、商业保险公司对网约车司机的双向保障。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数据,今年4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4%、2.2%,这说明,网约车行业正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广大司机能够通过这一数字化服务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而网约车行业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必须厘清平台与司机的权责边界,合力降低平台抽佣比例,为司机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障和救济。
滴滴作为国内头部的出行平台,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要求,一方面完善分配机制,让网约车司机通过“透明账单”和增加派单总费用占比,分享到更多行业发展蛋糕;另一方面通过权益保障和发展保障,在收入之外享有更多样化的福利保障,并且能够在这份新职业中获得更多回报、尊严,乃至长期发展所需的各项培训和服务,从而彰显多层次的劳动价值。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网约车经历十余年来的发展,正成为以技术普惠带来经济增量、吸纳就业、增加消费的新引擎。在需求侧,数以百万计的网约车司机,通过平台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动态调配,第一时间为乘客出行提供快捷服务,持续提升出行体验。在供应侧,随着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推出各项新举措,不断做实做好司机的权益保障工作,能充分调动司机的工作积极性性,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内容。
网约车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滴滴推出“橙意保障计划”,在落实交通运输部要求、为司机织密织牢权益安全网的同时,也为网约车平台与司机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探索样本。
文/毕舸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