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建设博物馆开设特色课程:打造学生和“文物”亲密接触的“博悟”新课堂
西安晚报 2023-05-10 09:05

寻找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记者日前来到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这所学校有一所名为“人文之窗”的博物馆,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在这里丰富认知、拓展思维。

学生可以和“文物”亲密接触

置身“人文之窗”博物馆,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与历史对话。基于西安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以十三朝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依托,这里陈列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人面鱼纹彩陶盆、尖底瓶、青瓷提梁倒灌壶、杜虎符等40多件文物复制品,学生可以在这里和“文物”亲密接触,加深学习体验。

记者了解到, “人文之窗”博物馆是学校将原有的教室“凿墙开窗”,改造成了开放式的场地,引进文博资源而建设的。建成以来便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走进博物馆,记者跟着小小讲解员们边走边听。“这是半坡遗址出土的非常有意思的陶器——尖底瓶,是半坡人用来打水的瓶子。这件是西安半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一级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讲解员张晗玥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讲解着馆内“文物”的发掘地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

从词语“符合”的来源,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讲解员高婳曦手拿杜虎符,将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件件“文物”,在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下,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丰富学生认知 拓展学生思维

美术课上,学生们通过“文物绘画”“文物黏土制作”,了解文物的历史与相关故事;科学课上,“文物与科技”专题课程及实践活动,激发大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这些,都是该校立足“本土化”资源,将博物馆“博悟课程”与各学科融合,开设的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形式新、趣味足的“博悟课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博物”到“博悟”,每个学生都收获满满。

记者了解到,学校还定期邀请历史专家、博物馆讲解员等,在“人文之窗”现场讲解文物知识,并开设“探访身边的博物馆”系列课程,组建学校特色课程项目组,将特色课程融入日常教育中。“博物馆+教育课程”模式,也正改变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该校博物馆课程教师韩直娟认为,建设博物馆,开发“博悟课程”,可以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把学校博物馆变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打破了时代的限制,突破了思维的束缚,以开阔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以开放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这里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进一步引领学校跨学科综合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博悟!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博物”世界的起点,更是他们“博悟”成长的新课堂。

文并摄/程静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博物馆的门开大了
中国青年报 2025-01-08
观展|天津博物馆展出近400件(套)秦汉文物
新华社 2025-01-02
讲解服务应跟上“博物馆热”
人民日报 2024-08-29
孩子们的博物馆课怎么上?
北京晚报 2024-05-27
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
人民网 2024-03-26
视窗|听障学生走进上海博物馆
新华社 2023-09-19
国家文物局:规范博物馆社会讲解 纠正歪曲史实等行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23
光明日报刊文: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行走的课堂”
光明日报 2023-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