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最佳影片媒体观影会举行,“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费尔南多·胡安·利马、关锦鹏、那达夫·拉皮德、萍帕卡·托维拉、和周冬雨等出席,“揭秘”了《惩罚》获奖的原因。
《惩罚》从细节着手,以“家庭”“爱”和“女性”命题为核心,塑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谈及推选这部电影为“天坛奖”最佳影片的原因,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的五位评委从各自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费尔南多·胡安·利马认为《惩罚》“让观众离电影的距离非常近,让电影中非常难传达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很好地运用了演员的演技、电影的技术,讲述好了电影的内容与主题。虽然评委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评选“天坛奖”入围影片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因为文化差异而有分歧,反而达到一致认可,“有效传达了非常普世,或者说全球化的价值观”。
关锦鹏则认为,《惩罚》导演马蒂亚斯·比塞厉害的地方是对摄影机“一镜到底”的运用,“连摄影机都默默爱上了里面的角色和演员。摄影机已经扮演了一个它自己独特的一双眼睛,它那双眼睛也代表了所有观众的眼睛,这也是这部电影拍得好的原因”。在谈及导演与监制的关系时,为不少年轻导演做过影片监制的关锦鹏表示“做一个监制不是说你要强行加入一些东西给导演,而是在旁边更恰当地去提醒。”
那达夫·拉皮德认为《惩罚》是非常高效、有效的一部电影,“它敢于触碰很多生活中的禁忌话题,并找到了与影片内容最适配的电影表达方式”。那达夫·拉皮德还谈到了斩获本届北影节“天坛奖”五个奖项的《白塔之光》——“我非常喜欢看到像《白塔之光》这样探讨人们生活和存在的本身的电影。”
萍帕卡·托维拉对影片中所探讨的女性问题——“到底是要做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还是选择做一个别人想要我们成为的人”感同身受。她表示,影片涵盖、表现出的不仅有阿根廷社会的女性问题,更是全世界女性所面临的共通问题。同时,同为导演的萍帕卡·托维拉也对影片“一镜到底”的拍摄形式大加赞赏:“它让既我们以观察者的身份观看到这部电影,也让我们跟随女主角的脚步,感知到女性角色的力量。”
“让我们看到了演员们由心而出的表达”,这是《惩罚》这部影片打动周冬雨的地方。影片中的母亲一角并不是“完美角色”,在被问到“将来如果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害不害怕别人误解”时,同为女演员的周冬雨回答道:“真实生活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瑕疵,在诠释角色时只要把角色的鲜活感真实地呈现给大家,大家就会被打动。”除此之外,电影里关于“爱、家庭、母亲”三个话题的思考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影会中,崔岩、郝洁、李晓杭、谷干四位北影节组委会领导还特别代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向在场媒体进行了答谢证书授予,以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用多元视角和生花妙笔,见证并传播北影节的光影精神和闪耀荣光,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到这场精彩纷呈的电影艺术盛宴。答谢证书授予环节中,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郝洁,也再次对本届北影节提供大力支持的媒体朋友们表达诚挚谢意,“感谢各家媒体老师用自己的专业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发布一些原创报道,全面立体且更加丰富地报道电影节的所有活动与台前幕后,让广大的影迷和观众对电影节的了解更加立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