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青年联手 鱼虾和绿蔬共生
广州日报 2023-04-10 07:41

这是真正的共生共赢——港珠澳青年共研生态种养,鱼虾和绿蔬实现一水双收。在珠海斗门,三地7位青年成功研发“鱼菜共生”模式,在4700平方米的生态农场里,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生产力最高增至原来的20倍,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目前,新的工厂化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投产。

港珠澳青年一起开辟农业新赛道

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工海水调配、养殖尾水处理、培育硝化菌……这么潮的现代农业科研项目团队,由一群来自珠海本地与港澳的青年组成。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獭山村的一亩田生态农场鱼菜共生基地(下称一亩田基地),一个个塑料大棚整齐划一,圆形的水池里鱼虾欢畅,蔬菜都是无土栽培——鱼虾共用一方水。

这里是7位青年才俊的追梦地。项目创始人刘昌华与联合创始人苏礼恒分别主修生化技术研发及养殖技术,为土生土长的珠海人;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李李在珠海长大,有着7年海外留学及管理培训和15年国际集团管理经验;担任CFO的施珊珊是澳门青年,有着丰富的工厂化养殖经验;销售总监林锶锶来自香港,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这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团队。

一亩田基地副总经理李李说,团队的成员彼此相熟,最初大家想在周末时有个地方聚会亲近大自然,商量之下在此做起了实体农业、科技农业,“大家志趣相投又目标一致,就促成了我们的合作。”

生态高效环保 生产力增至20倍

在科技的赋能下,生态农业的产能不可同日而语。一亩田基地副总经理李李表示,整个大棚基地采用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鱼菜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鱼、虾的排泄物成为植株的生产养料,植物生长则为鱼、虾清洁水体,既养鱼又种菜。

据介绍,一亩田基地于2019年在莲洲镇獭山村投建落地,基地占地约4700平方米,种植养殖大棚共6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养殖池、生态处理器、过滤器、蛋白分离器、射流增氧器、恒温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自动投喂系统等组成,能保证整个种植、养殖过程的水质稳定,也能最大程度规避高密度养殖风险。

“核心原理是通过水循环系统和科学的技术对养殖水质进行处理,包含了对氨氮亚盐的稳定把控,我们的专利是利用蔬菜的吸收净化能力和硝化技术,稳定去除水体里的氨氮亚盐,让养殖水体保持良好,实现工厂化量产养殖。”李李说,基地获得《一种多生态种植消化槽》《一种用于厌氧酵化的立式固体颗粒去除器》《一种基质种植消化槽》三项专利。

李李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例介绍说,传统模式养殖一亩产量有1000斤,而基地养殖系统下的南美白对虾亩产可以达到20000斤,达到传统生产力20倍。

李李说,工厂化养殖优势之一是可以跨区域,反气候进行规模化养殖,可以根据种、养品种的特性调节水质和养殖环境,所以对于养殖品种及农作物品种没有特定要求。“但我们自身会选择一些高端养殖对象,比如南美白对虾、东星斑、珍珠斑,以及今年计划投产的蓝瓜子斑。”

据悉,目前该基地种植养殖产品主要在省内销售,未来还将版图拓展到省外市场,包括四川成都等地。

推广生态种养模式 为村民就业增收出力

一亩田基地还与村里开展合作,将种养模式进一步推广。在獭山村旧村后山,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中,大棚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预计今年5月投产。

獭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崔群业表示,“鱼菜共生”项目落户獭山村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还能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有更多就业增收的机会。

李李表示,现阶段技术及团队已经成熟,接下来会开发一个投资及产值均过亿的千亩水产养殖项目基地。为了应对更大的项目投入,还将会致力于纳米级气泡供氧技术和絮凝过滤技术的升级运用。

文/陈治家 谢英君 梁少冰 梁颂辉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视窗|塞上江南 渔业迎秋收
新华社 2024-09-23
港珠澳大桥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新闻网 2024-06-25
香港青年和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团队共同推动蚯蚓养殖项目 日产12.5万条蚯蚓
南方都市报 2024-05-29
成功孵化!我国深海鱼种繁育取得新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01
成功孵化!我国深海鱼种繁育取得新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01
广东清远首个“渔光互补”项目:上有光伏板 下有鱼虾游
广州日报 2024-04-05
广东启建中欧海洋渔业产业创新园 探索三文鱼陆基工厂化养殖
南方日报 2024-01-17
游上冬奥餐桌的这条鱼,不简单:花都彩虹鲷远销世界各地 每年卖出1.36亿元
广州日报 2023-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