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23中国诗词大会》“智囊团”,如何把答题变成美的享受
扬子晚报 2023-02-09 08:00

2月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幕。这一季有很多新玩法,沉浸式读诗也给观众留下印象。比如“画中有诗”环节,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沉浸式出题打破“考试场”,让人身临其境,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了在节目中拥有多重身份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他表示,能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不成熟的绘画,去极力展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又用诗歌来表达对于绘画的阐释,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问:陪伴《中国诗词大会》至今,除了出镜担任点评嘉宾,还和节目在幕后有什么样的交融?

答:跟节目组合作了多年,在节目的策划和创新方面,我们在幕后也经常交流探讨。节目本身,有非常好的创新机制,就是一大批来自高校的老师组成智囊团。节目嘉宾、题库的专家和节目组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友谊,便于节目进行再次的创新创造。所以,包括“画中有诗”这样一些环节的创造,外景拍摄地的选择,“十个主题词”的设定……都跟节目组,事先有非常好的沟通,既要符合电视的传播规律,也能够体现时代的风采,同时也能够跟诗情画意,跟诗词本身的内涵紧密地衔接起来。

《中国诗词大会》走到第八年,一路走来,我们一直都是众多高校专家,作为专家团队,在服务于《中国诗词大会》的内涵建设,而节目也将学术界的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转换成为面向大众的文化资源。所以我想,这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彼此成就的关系。这种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

问:又是一年诗歌盛宴落幕,变与不变之中,您有怎样的新感受?

答:我感觉,节目始终不变的依然是选手、观众朋友和节目的专家对于中华优秀诗词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变的又是什么?无论是从节目的形态、语言,结构,新一季的诗词大会都有一些创新之处。

第一点,节目今年主题词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些主题词都是千家万户共同能够感受到的,代表着我们新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和样态。 “欢喜”、“远方”、“先生”、“寻味”……其实都代表了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生活里边,对生活的赞美、感受、憧憬和向往。

第二点,节目今年重点打造沉浸式出题的方式,将历代的典型服饰, “刀枪剑戟” 这种古代战场上的冷兵器,还有“数字人苏东坡”搬上舞台。这样的一种变化,在节目的形态方面给了观众一种新鲜的感受,让我们可以直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和气息。我想,《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诗词魅力的舞台,也还原了诗词所在的时代氛围,让我们在触摸诗词的同时,也触摸那个时代的气息。

第三点,“画中有诗”的环节,先是画出来一个前传,带动网友参与进来一同创作。每期开始前,我会先画一个局部的元素,比方说一片竹林、一匹马、一盏灯……然后由这个局部的元素延伸开去,展示一幅诗情画意。就是希望能够在荧屏上下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同步推进。荧屏上面在画,荧屏下面也在画,能够把观众和节目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问:您怎样看待自己和《中国诗词大会》的关系?用一句诗,您会选哪句?

答:我们跟诗词大会是亦师亦友、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关系。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觉得跟节目,以及节目的导演、点评嘉宾、题库组的专家老师们,我们都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是诗词大会,把我们大家联系在一起,这里有我们大家共同的热爱。

如果用一句诗的话,我觉得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诗词大会,一年一季,这就像牛郎织女一样,一年一次相会;但是因为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所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在不做诗词大会的时候,我们大家也是彼此之间相互惦念,用这样一联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幸甚至哉

问:您的“画中有诗”是节目亮点,诗和画在您心中有怎样不同的地位?

答:诗和画在我心目当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的关系,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他们都是以追求美好的意境,追求深厚的内涵为主要的目标。一个画家画画儿的最高的境界的追求,就是意境,诗歌创作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意境,只不过表现的手法不同。绘画是通过色彩和线条,而诗是通过文字、平仄、格律是来实现的。画,是有它的韵律和节奏的,诗,同样也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既是我的喜爱,也是我的研究对象。绘画,是我从小到大最为热爱的业余爱好,所以感觉能够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用自己不成熟的绘画,去极力展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又用诗歌来表达对于绘画的一种阐释,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也非常感谢让我将“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追求,在舞台上得以实现。虽然我展示的还不甚成熟,但是我心向往之,愿意继续做这样的努力。

问:分享下您平时写字画画的偏好和习惯,以及您在节目中作画,需要做怎样的准备?

答:我平时写字,喜欢写一些小楷大字,虽然平时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但我一般都会坚持每天用一张A4纸大的宣纸练习;有时间的话,周末可能会写两幅。

我喜欢画一些山水,也喜欢画人物,特别是人物肖像。大概五六岁开始画画。小时候,看连环画上的画,模仿里边的人物、动物、山水树木等等,后来上初中高中以后,我父亲买了几本《芥子园画谱》,我开始临摹画谱里边的画,再后来也接触到一些大家画的画,有时候也会临摹。我一直希望能够让自己的画有所进步,个人感觉绘画形式当然很重要,还是要追求一种意境、一种韵味。尤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己的感受也比较多了,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角度,这种角度,往往就是一种韵味。

我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对画如何着色、怎么布局、采取哪种角度,都要做大量准备和琢磨。大家看到我在屏幕上画的时候,好像三笔两笔就把它画出来,其实背后还是付出了很多。特别是有一些诗词,在以前的节目里头也画过,现在我们转变了问题提法,比方以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的问题就是,这是哪一首诗?问题比较简单,那现在就要问,这个场景是在什么地方,这就要求你在绘画的时候,角度色彩都要有变化。

大家如果看诗词大会的话,会发现我们以前的画,画得还是比较粗糙,后来的画,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细致。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希望,我们这个不仅只是答题环节,也希望画的这些画,能够真正给观众朋友们,能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和享受。同时我也希望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虽然这是一项业余爱好,还是希望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自己也有所收益。

到祖国山河中,寻找诗意的远方

问:出题带领大家沉浸式读诗,不辞辛苦入山林,外景拍摄的背后有什么难忘花絮?

答:感谢诗词大会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到祖国大好河山里去寻找这些诗词的存在。到祖国山河当中去寻找诗意的远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当时我给节目提出的。

这里边有很多非常难忘的花絮,譬如说,我们在玉米田里掰苞谷,总是不能符合要求,一遍一遍重拍,最后都把人家苞谷都掰完了,才算拍完。再比方说我们到稻田里边,跟着农民一起,去捡稻田的杂物。你穿着靴子在里边很难行走,但是光着脚丫水又很凉,能感觉到农民的辛苦。

节目中外景都是非常美,但是拍摄过程还是很辛苦的。比如,我们去庐山,当时车“跃上葱茏四百旋”,载着我们在里边使劲转,到最后把我们脑袋都转晕了。因为是夏天,大家总想着庐山上很凉,其实也很热,我们最后去拍秀峰瀑布的时候,站在高处,太阳照着我们,汗流浃背。在新疆喀纳斯的禾木村,真实风景如画,但是十月份就非常非常冷,给我们冻得够呛,里三层外层层穿了很多。包括我们骑在马上,开始颤颤巍巍,到最后行走自如,才能给大家呈现出这样的美景。

正是因为热爱,才能“不辞辛苦地入山林”,为了给大家奉献一台非常精彩的节目,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无限的诗意奉献给观众朋友们。我们也希望用这种方式,带动当地的文旅的产业。希望以诗词大会的力量,带动大家去这些地方游览赏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牡丹”绽放江苏斩获三项大奖,王刚变说书人冯巩玩“飞花令”
扬子晚报 2024-10-27
2024清明奇妙游,中华战舞跳起来
扬子晚报 2024-04-03
理想型是什么样子?孙千和陈靖可被问到“心跳失守”
扬子晚报 2024-03-31
品人间诗意 《2024中国诗词大会》开播
中国新闻网 2024-03-10
共赴“春天”之约!总台《2024中国诗词大会》今晚开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0
《仙剑》系列 “江湖乱斗”,“仙” 不起来
扬子晚报 2024-01-21
《一念关山》角色号宣传“翻车”引热议,沉浸式营销是把双刃剑
扬子晚报 2023-11-29
光影雕刻郴州实景,山水画卷跳起把盏舞
扬子晚报 2023-09-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