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语文是个尴尬的学科。在大的基础学科里,它不像外语那么明显有用,不像数学那么明显有难度。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真是一点不给语文面子。
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语文,已经不断被证明,它一直被严重低估了!
近年来,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升小考察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升初考察孩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和高考则越来越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更是一门能让孩子们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学科。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公开讲过,语文重要,是因为语文承载着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它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语文为所有课程服务,也为人的一生服务。真可谓,得语文者得天下。
那,什么是大语文呢?
大语文其实是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内的“大语文”。大语文虽然是全方位的系统学习,但它并非一味追求难度,反而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考察。
家长们应该都知道,大语文时代,孩子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成绩。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是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
不得不说,为了搞定这个“拉分王”学科,所有孩子和家长都在努力奋战。孩子报了很多语文线上、线下课,但校内考试却总到不了90分。很多家长都很苦恼,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很可能,就是因为无法逾越“知道—会用”的鸿沟。
诗词、古文、课外阅读和写作,家长督促着孩子们,每一项都卯足了劲头“死磕”。“记住了么?”“记住了。”但是到了考试时,但到了考试时,可能又不知道该从何用起。
其实,注重古诗词、古文、阅读和写作,一点都没错,因为它们确实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但家长与其在这些项目上“大火猛攻”,不如“清风化雨”,不要一味地追求背诵的熟练程度,背诵完成的数量,更应该帮助孩子吃透、悟透这些古诗词、成语典故,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知识,让知识为己所用。
如果想要跨越“知道—会用”的鸿沟,除了家长和孩子的“并肩奋斗”,一套好的工具书,也能让这份努力事半功倍。而东方出版中心新近出版的《新时代
语文素养小丛书》,就是这样一套“如有神助”的大语文时代工具书。这套书总共分为5册: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下)》《课本中的成语典故(上、下)》《课本中的格言隽语》
由“中国诗词大会”嘉宾郦波、“百家讲坛”名家姜鹏、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专家夏德元联袂推出,依据统编版一到九年级语文教材精心编写,真正地讲解、讲透中小学统编版语文课本中193首古诗词,283条成语典故,131条格言隽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用起来都能够得心应手,帮助孩子全方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多维度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
古韵悠扬——《课本中的古诗词》
相信你一定在这套丛书的编者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郦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之一,曾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多个文化类节目,因风趣、博雅的形象而备受学生群体的喜爱。
他的诗词才华有目共睹,由他编写的诗词书,自然更是才华横溢的“结晶”。
这两册《课本中的古诗词》详细讲解统编版语文课本中的193首古诗词,通过“美丽诗词”“思维拓展”“知识链接”“对比阅读”“历史掌故”等板块,从诗歌、诗人、时代、文化等不同角度对诗词歌赋予以全面而立体的解读,依其义存其心,知其义不泥古。
比如,郦波在讲解曹操的《龟虽寿》时,不仅解释了曹操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也阐述了对于当下的时代意义,甚至还贴切地引用了鲁迅的评论”至少是个英雄”,“胆子很大”,“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而在该诗的学习探究里,郦波更是搬出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用“生的欲望”和“死的欲望”来讨论曹操在该诗中提出的问题:“应当怎样对待有限的人生?”
不但能极大丰富孩子对于该诗的思考维度,提炼了写作素材,阅读的过程中,也仿佛看到曹操、鲁迅、弗洛伊德三人,跨越古今,横渡中西,开启了一场围绕人生意义的酣畅交谈。
历史精粹——《课本中的成语典故》
《课本中的成语典故》编者姜鹏,也是百家讲坛的著名主讲人,任教复旦大学历史系,专研中国传统文化。著有《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后改名为《汉武帝和他的时代》)《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等,光看这恢弘的简历,应该对他的传统文学修养很有谱了吧。
成语是中华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资源。这两册书立足于统编本语文教材,选取课本中出现的成语,按成语释义、原文出处、典故讲解、精彩例句、拓展训练等六大板块,向学生普及成语的含义、来龙去脉,并带领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成语,既夯实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又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丰富了学生的文史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比如,在讲解到“惟妙惟肖”这个词时,便以例句举例宋丹丹的演技惟妙惟肖,同时还在拓展训练中提示:请写出3-5个“ABAC”结构的成语,或者描述你印象中惟妙惟肖的工艺品。经过这样的提问,孩子学习时,不但能够记得更牢固,也能更加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人文积淀——《课本中的格言隽语》
这册书的编者,夏德元,也是一位文学大神。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著有《电子媒介人的崛起》《读者有其书》《中国格言漫话》等。你看人家都加入了教材编写组,那对教材、考试的命脉,肯定是拿捏得妥妥的!
本书统编本语文教材“日积月累”和“综合性学习”等板块集中收录的格言隽语131条,按教材顺序进行梳理。提炼主题,译解原文,提供出处;并根据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想、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以及教学大纲,撰写“学习提示”,且作了适当延伸和拓展,可以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了。
小编在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都收获了不少知识。就拿“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句格言来说,夏教授不但指出了源自印度的古谚,还附上了翻译的英文,这不,学习语文的功夫,顺便还收获了一句英文的写作素材。
在拓展原文里,也同样附上了互相帮助的中西方名人名言。你以为只学了一句格言警句,实则两页纸下来,已经轻松把10句格言一起打包记忆,融会贯通了!
古诗词+成语典故+格言隽语,这几册书看下来,优质的语料储备,定能让孩子的语文水平提升一大档。用上几个恰当的成语,平淡的文字会增加光彩。加上一两句合适的诗词,整篇作文就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能依成绩一概而论。丰富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优雅谈吐,从容气质,绝不是一张薄纸,几笔成绩可以相提并论的。
往远了说,语文不只是一门学校里的功课,更不是高考之后就可以扔掉的课本,而是学生,家长,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基础技能。
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是伴随人生始终的一个武器,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改进的武器。不论我们现在的身份是学生,还是家长,“书”途同归,请都不要放弃语文的学习,相信丰富的阅读会带我们到达更远的地方。
文/东方出版中心
编辑/韩世容